这些“志愿者”是服务机器人企业擎朗智能的送餐机器人“PEANUT”。和擎朗一样,国内很多AI与机器人企业纷纷将旗下的服务机器人、无人车、无人机投入到智能抗疫大军中,成为科技抗疫的一大亮点。
那么,这场抗疫大战中,机器人的表现如何?机器人抗疫是刚需还是噱头?此次疫情对服务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有何影响?
1
目前,国内主流的服务机器人企业中,不少都将机器人派到了抗疫一线。智能进化论按照其服务场景划分,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 室内场景“无接触”配送
室内无接触配送是服务机器人在此次疫情中最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医院和隔离病房,原有的餐厅送餐机器人在针对医院场景进行改造后,能够完成“无接触”式送餐、送生活用品、送药等任务。
机器人上阵,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在人手紧张的医院提高配送效率,减轻医护工作者繁重的劳动,节约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消耗。目前,国内送餐机器人领域的主流企业擎朗、普渡等都参与了这次抗疫。
擎朗智能CEO李通告诉智能进化论,从餐厅场景到医院、病区场景的转换中,技术并不是难题。相比之下,餐厅环境其实比医院隔离区更复杂,隔离区并没有太多走动的人以及桌椅要避让,因而在医院机器人的移动将更加通畅。
技术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根据医院配送场景进行定制化部署、细化配送流程。比如,机器人送达(餐饮)后如何通知病房内的人来取餐,如何自主调整最方便的取餐角度,以及在一个直行走廊,两台机器人相遇时如何避让等。
擎朗智能透露,一家医院完成部署工作最快需要2个小时,最慢需要1天即可完成。由于需要现场部署,目前,擎朗已派出数十名技术工程师奔赴一线疫区。
二、 医院无人导诊、导引病人与远程诊疗
这类机器人可以看做此前在商场、酒店提供导引服务的机器人的场景延伸。
疫情期间,猎豹移动携手其投资的智能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推出三款“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能够实现基层医院的发热问诊、导诊及初步诊疗、医疗信息的第一时间披露、医疗物资的定点递送等功能。
1月27日,猎豹移动携猎户星空将两台智能服务机器人落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其中一台智能服务机器人,可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另一台提供大家熟知的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
无人导诊可以将医护人员从简单又耗时耗力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远程诊疗则能更高效省力安全地进行病情诊断。
三、室内场景消毒
此前较少受到关注的消毒机器人此次大显身手。2月10日,深圳首家喷雾消杀机器人YOGO在深圳星河WORLD园区完成了第一次消毒作业。该园区内有700多家企业,25000多员工。疫情期间要保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消毒,人工压力很大。
据悉,YOGO喷雾消杀机器人使用的是佳姆巴消毒液,对眼鼻均无刺激。一台YOGO喷雾消杀机器人可以负责30层楼的消毒,雾化高度可达2米,对100㎡的场所进行喷雾消杀大约需3分钟,比人工消杀范围更大、速度更快、更安全。YOGO可以提前规划消毒路径,还能够自主通过门禁、乘坐电梯上下楼。
四、 室外道路无人配送
2月6日,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车完成了武汉智能配送的第一单。无人配送车从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出发,驶上一段公开道路,开往600米外的武汉第九医院,为医院全天候配送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在配送人力紧张的核心疫区,无人配送车可以防止交叉感染,提高配送效率。
2
市场反馈是判断需求真伪的试金石。从多家机器人企业了解到的信息,因为无接触服务的安全性,医院方面供不应求,机器人企业订单猛增。
擎朗智能CEO李通透露,截止2月12日擎朗一共交付百台送餐机器人,公司共接到全国各地医院的500多台送餐机器人的需求,目前已经在排队部署。此次疫情,擎朗交付一线的机器人总价值约千万人民币。
机器人抗疫与大众熟知的机器人送餐功能类似,都有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的功能。以擎朗为例,其送餐机器人此前已在海底捞等餐饮企业落地。启用机器人送餐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据悉,餐厅基本上一年左右就能实现投资回报(可以理解为送餐机器人售价约等于一个服务员一年工资)。但疫情让订单短期猛增的是一个更重要的需求——“无接触”配送功能。
同时,擎朗智能CEO李通向智能进化论透露,此次疫情对于服务机器人行业来说,挑战不少:
首先是发货问题:突发疫情使得物流运输稳定性降低,高速封路及排查都会降低运输时效,导致医院方面供不应求;
其次是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由于机器的部署实施需要工程师到现场支持,在一些病情严重的地区,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了威胁,面临隔离;
此外还有资质问题:机器人进入疫区需要获得来自医院、政府的一系列背书及认证,救灾物资需要走绿色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配送及部署时间。
是刚需还是噱头,服务机器人行业如何发展?
目前,受制于成本、技术实用性等因素,服务机器人离真正爆发还有一段时间。
疫情催生了大量“无接触”配送需求令行业短期内订单暴涨,经过良好的市场教育和场景拓展,这对服务机器人行业长期是利好的。总结来讲,机器人抗疫,既没达到刚需的程度,但也不是营销噱头。
透过疫情,可以一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几个趋势:
1. “无接触”服务放大了机器人的价值。服务机器人在全国多地医院、病区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完成配送餐食、生活物品、医疗用品等,代替医护过程中重复机械但耗时耗力的流程化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减轻一线医护人员的负担。
2. 服务机器人的核心应用场景由餐厅、商场、酒店,延伸到医院、社区新兴需求,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得到验证。
3. 依托服务机器人此前的技术积累,场景转换快。迅速完成了从餐厅场景到医院、病区送餐送药场景,从商场导引场景到医院导诊场景的转化,实现迅速上岗。
4. 疫情危中有机,成为服务机器人行业进行市场教育、培养用户习惯的好机会。
“长期来看,疫情起到了市场教育的作用,让许多之前没有接触了解过机器人的大众第一次发现,原来机器人可以这么用,起到了良好的市场教育的作用。”擎朗智能CEO李通的观点代表了不少行业人士的看法。
相信随着服务机器人成本下降,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扩大,很多服务行业机械重复的人工劳动都可以被机器人替代。技术实用性是服务机器人大规模商业落地的一大障碍,只有不断胜任更复杂更多元的任务,服务机器人的爆发才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