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3 日消息,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团队分别从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这一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此外,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张挪富在 13 日晚间的发布会上表示,他们在重症病人血液、粪便中也找到了病毒。这两项发现都提示新冠病毒可能有新的传播途径。
那么这一发现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还有哪些传播途径值得关注?本文将简单讨论一下这些问题。根据新华网的报道,钟南山院士团队专家、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赵金存教授介绍称,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海关技术中心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合作,从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粪便拭子标本中分离到一株新型冠状病毒。该样本是由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提供的粪便拭子标本,实验室通过多种细胞系接种样本并传代,最终从 Vero E6 细胞中成功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毒株。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兰娟院士团队近日也同样从患者粪便样本中分离到病毒。研究人员从 5 份粪便样本中分离到了 3 份新型冠状病毒阳性,在分离出的细胞里也观察到明显病变,经过检测并常规盲传及再次标本分离都确认了病毒的存在。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人的这一发现证实了排出的粪便中的确存在活病毒,但专家也表示,目前只是在实验室里发现了这个情况,还需要流行病学家进一步确认,是否存在较强的传染性也有待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目前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包括:分离出的这个病毒是吞进去的还是在肠道细胞增殖?该病毒与血液、痰液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何关系?对于公众比较关心的「粪口传播」问题,专家表示,是否存在粪口传播目前还需进一步研究,不要过度紧张或恐慌。此外,国家卫健委发言人 13 日表示,粪便中分离出病毒并不意味着该病主要传播途径发生变化,仍为呼吸道和接触传播为主。赵金存表示,尽管目前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存在粪口传播,但结合香港青衣长康邨康美楼最近发生同一建筑发生 2 名新冠病毒患者,可能与该楼的下水道的污染相关。对于这一最新发现,专家提醒大家要更加重视个人和家庭的清洁,如便后洗手,注意下水道的通畅,以避免有可能出现的粪便病毒的传播。此次在粪便样本中分离出活病毒似乎并不令人意外,因为此前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了新冠病毒在消化系统中存在的可能性。此前已有研究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与 SARS 病毒结合受体方式相似,都是通过与 ACE2 受体结合进入人体。这一结论成为许多新冠病毒相关研究的理论依据。1 月 31 日发表在预印本平台 bioRxiv 上的一份研究表明,ACE2 不仅在 II 型肺泡上皮细胞(AT2 细胞)、食道上皮和复层上皮细胞中高表达,而且在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性肠上皮细胞中也高表达。这一发现表明,和呼吸系统一样,消化系统也是 2019-nCov 感染的潜在路径。论文链接:https://www.bio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1.30.927806v1除了理论层面,全球学者开展的多项研究也为消化系统中存在新冠病毒感染提供了一些临床证据支持。此前,一篇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的论文在医学类论文预印本平台 medRxiv 上线,研究团队包括钟南山、李兰娟、曾光等三十多人,来自多个医疗、科研机构。论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6.20020974v1这篇论文中也提到,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广泛,比如在尿液、唾液、胃肠道中均可监测到。具体而言,在先导实验的 62 个粪便样本中,有 4 个样本(6.5%)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还有 4 位患者的直肠拭子检测呈阳性;此外,从临床症状上看,腹泻和呕吐并不属于常见的症状,分别占据样本的 3.7% 和 5%,但以上均说明消化道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研究者认为,胃肠道分泌物的传播需要加强重视。上个月底,《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刊登了美国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治愈过程研究文章。在这位 35 岁男性的检查结果中,鼻咽拭子和口咽拭子 2019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检测结果为阳性,入院后,除了干咳等症状外,还陆续出现了恶心、呕吐、排稀便和腹部不适等症状。采集的粪便和上呼吸道样本以及鼻咽和口咽拭子经 rRT-PCR 检测均呈阳性。文章地址: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191团队在文章的 Discussion 部分特别提到,患者发病第 7 日采集的粪便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一事值得注意。2 月 1 日,深圳第三人民医院称,该院肝病研究所研究发现,在某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的粪便中检测出 2019-nCoV 核酸(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该院研究人员将进行进一步分离病毒的研究。如果粪便中存在活病毒得以证实,意味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性。2 月 2 日,钟南山院士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存在粪口传播,值得高度警惕。在国家卫健委最新制定的《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 修正版)》中,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自疫情爆发以来,关于新冠病毒传播途径的讨论层出不穷,如结膜传播、气溶胶传播、母婴传播等。新冠病毒是否有通过眼睛传播的风险?这一讨论最早出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之口,在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后,他在个人微博中称「怀疑病毒是通过结膜进入了身体」。1 月中旬,王广发随专家组前往武汉工作,他回忆自己看诊新冠病毒肺炎患者期间,戴着 N95 口罩、帽子和手套,但唯独没有戴护目镜。回京后,王广发最早的症状是左下眼睑的结膜炎,之后出现了其他症状和发热。他推测,如果收治的病人比较多、局部病毒的浓度比较高、通风又不好、空间又狭小,在所有这些条件共同促进下,是有可能通过结膜感染的。这一观点引发了关于新冠病毒结膜传播的热议,但未能证实。2 月 11 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的研究团队在 medRxiv 上传论文《Ophthalmologic evidence against the interpersonal transmission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through conjunctiva》,通过对 67 名患者的临床分析,研究者表示此前「新冠病毒通过结膜传播」的观点并不成立。这项回顾性研究主要针对气溶胶传播和结膜接触传播两种方式进行调查,67 个调查样本中包括 63 名确诊患者和 4 名疑似患者,均进行了鼻咽和结膜拭子检测。1 名确诊患者的 PCR 检测结果呈阳性,2 名确诊患者的 PCR 检测结果呈可疑阳性,这 3 位患者均无眼部症状。唯一以结膜炎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在结膜囊检测中结果呈阴性。该患者是一位 48 岁的女性,因发烧、咳嗽、眼睛发红、发痒、出现分泌物等症状。在 2 月 8 日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曾群强调进一步加强家庭内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卫生防疫专家强调,目前可以确定的新冠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这一消息引发了民众对气溶胶传播途径的关注。所谓气溶胶传播,就是飞沫在空气中悬浮的过程中由于失去水分,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形成了飞沫核,飞沫核可以漂浮到更远的地方,并由此造成远距离传播。那么气溶胶传播是否等同于空气传播?对人们的防护又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呢?相关专家对此一一进行了解读,并表示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冠病毒,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尚无证据。首先,气溶胶传播并不是空气传播,传染人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气溶胶主要存在于密闭空间,因而在不通风的密闭空间中需要格外注意,比如电梯、飞机或影院等空气流通性差的地方;其次,现有的防护措施已经考虑到了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虽然气溶胶传播的距离要远于飞沫,但浓度低很多,所以致病力也会大减。现有的戴口罩、通风、洗手等公众周知的防控措施已经把所有的传播途径都覆盖在内了;最后,对于是否还能开窗通风的疑问,就一般小区的居民而言,能开窗通风。在日常通风环境下,空气中一般不会有新冠病毒。建议每天两次开窗通风。但如果有居家隔离者,必须单间隔离;若处在全屋出风的位置,公共区域或其他房间自然通风时必须关闭患者所在屋子门窗。所以,公众对于预防室内气溶胶感染需要重视,但无需恐慌。2 月 5 日,武汉儿童医院确诊了两例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其中有一例是出生仅 30 个小时的新生儿,而且该新生儿的母亲也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这一事件引起了大众的警觉,专家提醒可能存在母婴垂直感染传播途径。但《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表明,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导致母婴间垂直传播。这份研究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产科、武汉大学医学院和北大医院,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 9 例经实验室检测确诊为新冠肺炎孕妇的临床病例,对其临床特征进行了数据采集和详细分析。论文链接: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360-3/fulltext#%20数据表明,新冠病毒(SARS-CoV-2)不会让已感染的孕妇在怀孕后期传给孩子,也没有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导致母婴间垂直传播,但不排除母子接触感染的几率。此外,作者在接受论文相关采访时表示,该研究的结果与在 SARS 中的发现相一致——在 SARS 感染孕妇的新生儿中也未发现围产期母婴间垂直传播的证据。对于之前报道的新生儿病例,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张元珍教授表示,该病例许多重要的临床信息细节介绍并不详细,因此不足以得出发生宫内感染的结论。此前也有专家表示,在这一病例中,不能排除该新生儿是在出生后在外环境中接触了暴露的病毒,从而发生的感染。但张教授也提醒说,虽然没有明显证据说明母婴垂直传播途径的存在,但仍需特别关注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所分娩新生儿的防护,以预防新生儿感染的发生。https://mp.weixin.qq.com/s/CfSnyAQ7ldjNCyA-I411J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