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满十八岁华宇即将公布战略转型: 未来在这个技术上万物互联的社会,建设一个予求予取的法律服务的智能网络。毕竟先下手为强才有可能保证新领地主导权。
采访、撰文 | 微胖
你可能知道医院挂号、缴费再也不用楼上楼下跑,你的所有相关信息都储存在一枚邮票大小的二维码上。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走进法院,所以,他们也无法想象法院可能的样子。
现在,无论是北京还是杭州的互联网法院,你可以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幕:
「请原告发表起诉意见,明确诉讼请求。」
「请求法官判令:一,立即停止侵权;二,......」
「请被告发表答辩意见。」
…………
偌大法庭空无一人,除了法官席上的法官、原被告,包括法官自己,出现在法官对面的显示屏上;语音识别系统替代了书记员;需要展示的电子证据显示在屏幕中;庭审笔录结束后,原被告扫描屏幕下方的二维码,即可签署自己的姓名。
互联网法院庭审过程
过去就连直播一场庭审案件都非常麻烦,电视台的人到了法院之后,首先架好网还要申请专用光缆,再去和总部接收,更别提异地同时在线审判。如今,一切都变得唾手可得。
「北京互联网法院庭审活动——从立案一直到送达结案,全程在线、全程无纸化,就像是中国未来法院的孵化器。」 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米坤说。作为电子政务解决方案供应商的头部企业,他们曾积极参与这些标杆型法院的建设,「这些互联网法院(目前包括北京、杭州和广州)也是未来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一个缩影。」
1 平台策略
和不少传统行业头部公司一样,华宇这家成立近二十年、与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一同成长起来的公司,从2017年就开始了新战略的布局。「我们也在思考,围绕新一代的法律科技和新时代的法律服务,如何将我们的战略讲清楚。」 米坤说。
移动互联网深刻改变人们的衣、食、行后,接下来该往何处去?互联网巨头提出了一些看似新的概念和方向——比如「产业互联网」、「互联网下半场」。方向似乎越来越明确,但在法院领域,早已不是新鲜事。
和酒店、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不同,法院信息化建设起步早,早在多年之前就一直在主动拥抱互联网。比如,2015年吉林就上线了「24小时不打烊」电子法院;全国法院系统已经实现审判流程信息公开、庭审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等。现在,你可以像查快递一样查询自己案件的进程。
之所以会出现会这样的情况,仍源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
有限法官与海量案件的巨大失衡、法律内在价值对公开、公平的诉求,不同于英美法系的举国体制。与其苦等「契约精神」这样的舶来品在每个中国人心智中生根发芽,充分利用新一代的法律科技推进新时代的法律服务,反而更加现实可行。
然而,尽管从公司年报来看,法律科技已经成为华宇的核心业务,但是「法律服务产品还偏于碎片化和单一化」, 仅存在某些点的打通与协同。
米坤解释道,在未来,当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走来时,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实体都成为这个网络上的节点,他们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和处理者,整个社会就是一个互联互通的智能网络,法律的诸多场景也应该在这张网络上。
这意味着,一方面,仅仅是法院系统内部的互联互通是不够的,法院与其他政法系统环节不能仅分工、不协同,数据孤岛、「烟囱」要打通,而且,流动起来的活数据才是智能化的基础;另一方面,除了司法,立法与执法,守法等领域之间的场景也需要互联互通,然而现实情况是公民的法律服务需求的诸多场景,很多还没打通。
所以,「我们想要由原来以产品和解决方案为主、比较单一的G端商业模式,逐步尝试向平台运营和生态共建的商业模式演进。」
事实上,平台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做平台就像抢地,这些公司感到必须先下手为强才能保证新的领地,发挥网络效应,提高壁垒:
苏宁电器先后更名苏宁云商和苏宁易购,誓与阿里、京东三足鼎立;美的、海尔直接瞄准物联网平台,与小米狭路相逢;万科通过业务上线、数据打通和智能化,希望转型为一家平台、生态的不动产科技平台公司(realestate tech)。
尽管产品和解决方案在法院,检察院、政法委等市场占有率第一,员工人数也最多,但是,这家法律科技的头部公司(也是A股上市公司) 市值不到三十亿。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与对标的泰勒科技(美国公共服务部门软件解决方案及服务提供商)82亿美元市值相比,其市值相对偏低。
苏宁创始人张近东曾说,未来每一家企业都会是互联网企业,价值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的资源能为多人所用,因此,对于华宇来说,选择平台和生态战略也意味着一个新的估值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希望主导生态的建设。
2 纵横捭阖,云端协同
安卓和苹果iOS 代表一种平台模式,亚马逊、淘宝代表着另一种,也是大多数企业转型想象力的策源地。
淘宝不仅仅是一个购物网站,也是一个从最初社区自然演化出来的生态系统,有着复杂而新奇的社会分工,每一次交易,或多或少都离不开生态中的其他分工:
广告(阿里妈妈)、搜索引擎、店铺、商业页面展示(店铺装修公司)、客服(阿里旺旺)、运营、快递、菜鸟、支付宝等。
「我先开一个店,一个买一个卖,对不对?后来得给钱,支付宝解决了信任问题,卖家要收货,然后菜鸟出来了。生态是一点一点建立下来的,在互联网基础上构建了庞大的阿里生态」米坤说。
不过,法律领域正好相反:所有的生态土著民原本就在那里,不是后来长出来的新事物。比如,公检法、诉讼当事人、律师、工商税务和银行。
因此,华宇要做的是,从非常重要的司法环节出发,纵横打通更多环节,将网络铺展开来。「就像在淘宝这个平台上,把蚂蚁金服,菜鸟等等构建起来。我们这个平台,你也可以理解为法律淘宝。」
一方面,过去针对G端的服务会自然延伸到普通公民。
目前全国86%的法院都建设了信息化程度较高的诉讼服务大厅,其中,会有一块区域叫做立案诉服区。
如果你根本不会写诉状,只要根据提示完成包括个人信息、纠纷发生时间、地点等基本元素在内的调查问卷,机器可以自动生成诉状。
机器还可以预测诉讼风险。只要你在机器上选择纠纷类型,按照自己要经历的诉讼相关情况,进行交互式答题,选择、提交问卷后,系统会基于大数据,自动生成诉讼风险的报告。华宇目前已经支持了23类纠纷类型。如果涉及到诉讼,系统还会告诉你怎么去进行诉讼。
「产品采用云加端的方式,不管是小程序端,网络端,还是在窗口,线上线下全部打通。」米坤补充说。
而在笔者看来,这一服务的自然延伸本质上是通过科技工具,以当事人非常乐意配合的方式(比如提供他需要的服务),尽可能在起诉前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便利数据在后续环节中的复用。
据介绍,公司针对80多种具体业务场景,推出了五十多种智能终端硬件(LegalBox),包括之前从未尝试过的,比如采用了云端一体新型架构的AI一体机。既然法律服务要变成一个能够被感知到的服务,也要有一个载体和介质,「专业的人用专业的工具在专业的场所做专业的事情。」米坤说。
比如,相较于传统科技法庭设备,当前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技术新的硬件终端更好地解决了庭审的过程中证据展示交互、庭审记录生成、远程和异地庭审等关键问题。
LegalBox架构
另一方面,华宇还在去年8月成立了华宇九品(源自一支内部创业团队),致力于连接第三方法律服务。比如,律师、调解、鉴定、拍卖、快递、物流等。不过,和单纯做2C的公司不同,在可以触达更多普通公民用户(「打官司,找九品」)的同时,尝试将公司在政务、商务法律服务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凝聚到新的服务中,形成差异化竞争。
除了上述新的业务尝试,在传统政府服务层面,华宇依然要推进政法跨部门业务协同。
你可以将政法跨部门业务协同政法平台,理解为一张信息交换桌:公、检、法、司各部门自有的系统、数据是四个支撑,协同平台是连接四个支撑的桌面,大家通过这个「桌子」进行互联互通。而且,未来根据不同场景,坐到这张桌子边上的主体会更多,包括各类企业、社会团体等。
比如,全国所有3520家法院正在使用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打通了银行数据,法官足不出户便可冻结划扣「老赖」财产;淘宝网上的司法拍卖,解决了破产财产变现问题;通过对接法院与保险公司成熟的保全类产品,当事人可以一站搞定诉讼财产保;华宇正在探索和推广的「破辅通」产品,通过连接法院、律师、破产管理人、政府、债权人、债务人等对象,基于法律科技实现破产案件会议全流程的组织、管理和服务。
总之,华宇自身(G)连同在华宇元典(B)、华宇九品(C)的业务布局,如果未来能形成信息有效交互,这些将为公司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对原有业务进行服务升级,为未来平台流量变现以及数据运营奠定基础。而且, 「只要某一个赛道上有所突破,就会带来整体的提升。」
华宇将法律科技板块划分为三个主要业态,法律机关新一代的信息系统建设、法律人工智能和创新的法律服务。(脚镣之舞:还原法律AI在中国落地的真实道路 | 深度)
3 区块链升级发动机
当法律服务越来越多的搬到线上后,接踵而来的问题就是线上活动的可信赖性。
互联网活动中的电子数据生成时,仍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证据分散或丢失;用以维权证据遭伪造或篡改;电子证据时间被机器重新设置等,进而导致这些信息失去法律效力。
区块链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区块链是一种特殊的分布式数据库,任何需要保存的信息都可以写入区块链,也可以从里面读取。另外,任何人都可以架设服务器,加入区块链网络,成为一个节点。区块链世界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中心节点,每个节点平等,都保存着整个数据库。
正因为无法管理,它也无法被控制,这种「不可篡改」、「多方监督」、「全程追溯」的特性被视为解决信任问题的一把好手。「你可以看作是一个在法律网络中的一个可信的基础能力,也是另外一个基础设施,他具有安全可追溯、全程动态可视的特点,以解决人与人、活动与活动之间的信任问题。」米坤解释道。
比如,用区块链进行执行款物管理。在案件执行过程中,双方针对钱还了没有、还了几次、收到没有,这都需要确认。「既有技术上的确认,也有人、事上的确认。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变原有的业务模式,解决信用的问题。」
目前,百度、腾讯以及一些创业公司已经将区块链用于版权保护。而且在北京互联网法院、杭州互联网法院、吉林电子法院等案例中,电子存证公司对区块链证据进行了自发探索并得到法院认可。
华宇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了几个场景:
提供电子存证服务。智链提供的服务由证据核验、电子证据存证、电子证据取证三大部分构成,面向诉讼参与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提供可信诉讼服务。智链提供的服务对网上立案、电子送达、网上交费、举证质证、网上开庭等20余项诉讼服务过程中涉及的电子材料、业务数据、用户身份等信息进行固定,监管者可根据链上的信息追溯发生问题的环节,为法官及诉讼参与人提供验真服务。
提供可信信息交换服务。针对95%以上通过智能化业务生成的电子文书,智链还可以利用共识节点,帮助认定电子文书效力。也就是说,在现有电子签名、电子签章技术上增加了一个新的保险。
可信诉讼服务场景图
除开智链,一年前发布的其他三个基础平台能力(法律数据能力、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也有了新的升级。
华宇将这个法律人工智能平台,视为「引擎」和「发动机」。通过这个发动机,一方面为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各个法律场景提供动力输出,支撑各个场景高效、智能的服务业务;另一方面,这个发动机还可以持续不断的处理数据,汇聚和处理各个场景中采集的数据,生产成智能化的服务组件,组件智能化服务输出到千变万化的法律服务场景中。
「数据从场景中来,服务到场景中去,这是新时代法律服务的一个典型特征,我们确信在未来的智能世界中,存在这个发动机和与之相关的生态。」米坤说。
华宇法律人工智能平台架构体系
传统行业头部公司在确定平台战略后,有的会开始纠结基础技术架构是自建还是共建。有的公司开始砸重金自组团,进行信息化改革,比如前后砸了几十个亿的美的;有的公司大规模引进人才、搞研发,比如苏宁;有的选择与巨头共建,比如万科。
华宇选择了前者。过去近二十年,公司在法律这个高专业性、低频率、门槛又不低的特殊场景已经投入几十个亿,也建立了一支几千人的专业研发团队。未来,试图赋能生态的华宇只能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
如今,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华宇还进行了业务和组织上的变革,构建了华宇信息+华宇元典+华宇九品的组合推进组织架构,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聚焦目标。
目前公司正在筹办即将于秋天举办的首届「法律科技大会」,有点类似法律领域的阿里云栖大会。「我们是希望借助这个平台,让法律机关、法律从业人员、法律科技企业、法学教育和研究部门、创新的法律服务提供者等生态各方互相交流,逐渐构建创新的法律科技生态」米坤说,对于未来,「我们觉得还可以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