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Joshua Chou作者Qintong Wu, Panda编辑

解读KL散度:从定义到优化方法

Kullback-Leibler 散度是计算机科学领域内的一个重要概念。数据科学家 Will Kurt 通过一篇博客文章对这一概念进行了介绍,机器之心技术分析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解读和扩充。本文为该解读文章的译文。

原博文:https://www.countbayesie.com/blog/2017/5/9/kullback-leibler-divergence-explained

引言

这篇博文将介绍 KL 散度,即相对熵。这篇博文给出了一个理解相对熵的简单例子,因此这里不会试图重写原作者的内容。除了阅读原博客文章之外,这里还会根据我在信息论方面的工作经验给出一些基于原博文的额外信息。

定义:熵(Entropy)

这篇博文介绍了与“概率分布”有关的熵。我想说的是,理解熵的更好方式是将其看作是随机变量的“不确定度”的度量,而不是其概率分布。原博文本身也给出了原因:我们可以将熵看作是“编码我们的信息所需的最小比特数”。概率并不包含信息,原博文解释称被编码的概率的信息必须来自某个字母表(在这里即是一个随机变量),其概率分布根据 p(x_i) 确定。包含信息的是这个随机变量,而非概率分布。

此外,根据原博文,熵能为我们提供“编码我们的信息所需的最小比特数”。我认为有一点需要提及,即实际上这里说的是以无损的方式编码我们的信息所需的最小比特数。

定义:相对熵(Relative Entropy)

相对熵是两个分布之间的“距离”的度量。从统计学上看,即为似然比的期望对数。相对熵 D(p||q) 衡量了假设当前分布为 q,而真实分布是 p 时的非效率(inefficiency)。

这不是两个分布之间的真实“距离”度量,因为它不是对称的,即 D(p||q) ≠ D(q||p),而且它也不满足三角不等式。原博文没有提到三角不等式,尽管这可能与理解该博文没有直接关联。在这里,三角不等式即意味着 D(p||q) ≤ D(p||u) + D(u||q)。而实际上这并不总是成立。

相对熵的一个重要性质是非负性,即 D(p||q) ≥ 0。下面给出了证明:

其中 (2) 到 (3) 遵循 Jensen 不等式。

为什么要优化 KL 散度?

除了原博文中给出的优化二项分布匹配的案例,我会给出另一个可能需要散度优化的案例。先简单介绍一下原博文的内容,其中本质上是想求解以下问题:

p_optimal = argmin_{p} D(q||p)

其中 q 是根据观察得到的分布,p 是二项分布。从下图可以看到,当 D(q||p) 取最小值时,你应该得到你应该近似求取的二项分布的 p。

注:

  • 原博文是想用一个二项分布来近似观察数据,所以使用了 D(q||p)。
  • 这不是使用散度的传统方式,因为原博文基本上是把观察数据看作是“真实”分布,这显然不对。作者在此的意图是使用一个更简单、更容易理解的分布来近似观察数据,因此按这种方式使用 KL 散度可能是合理的。
  • 在这个 (q,p) 对中,散度是凸的,因此在执行优化时会有很好的图形。

信息论的角度看,散度是无损地编码信息所需的额外比特。让我用以下例子说明一下:

假设问题定义如下:

  • X 是采样自某个有限集的一个随机变量
  • p 是 的真实分布,其中 p(x_i) 是的概率,且
  • 是随机变量 X 的熵,是无损编码信息所需的最小比特数
  • l_i 是用于编码 x_i 时使用的比特数或比特长度,而 x_i 则是随机变量 X 的一个实例
  • 所有对数的基数都假定为 2

为了得到编码给定概率分布 p 的最优 H(p) 比特数,我们必须将每个码字的长度 l_i 设计成与 成正比。因此,我们按以下方式计算编码 X 的期望长度:

这里的 ceiling 函数负责处理不是 2 的幂的码字长度。这是因为我们只能为任意码字的比特数分配一个整数值。

现在,让我们假设我们之前不正确地假设了分布 p 为 q,然后看看会怎样。类似地,我们按以下方式计算期望的码字长度:

可以看到,只要执行减法操作 (15)-(9),就能得到两个期望长度之间的差为 D(p||q)。因为散度是非负的,所以这就是编码该信息平均所需的额外比特。

机器学习相关应用上的应用

原博文提到两个优化散度的应用:变分自动编码器和变分贝叶斯方法。原博文没有解释这些应用,但提供了扩展阅读链接:

我将简要描述最小化机器学习应用中散度的直观理解。机器学习领域中的生成模型往往涉及到生成尽可能反映真实情况的分布模型。比如,生成对抗网络(GAN)在图片上的应用往往执行的是类似基于黑白图片生成看起来尽量真实的彩色图片这样的任务。在这类似的应用中,输入往往是图像或像素。网络会学习这些像素之间的依赖关系(比如临近像素通常有相似的颜色),然后使用它来创建看起来尽量真实的图像。因此,生成器的目标就是最小化所学到的像素分布于真实图像像素分布之间的散度。

最后,我想说的是,KL 散度最小化可被看作是似然比最大化,这出现在了很多应用中。下面给出了一个看待这一问题的简单方法:

从 (18) 到 (19),我们丢弃了 -H(p),因为这是一个常数。可以看到,如果我们最小化等式左侧,我们就是在分布 p 上最大化 log q(x) 的期望。因此,最小化 LHS 即是最大化 RHS,即最大化数据的对数似然。

总结和扩展阅读

在本文中,在原博文的基础上,我提供了一些有关 KL 散度(相对熵)的补充材料。我认为 KL 散度的重要性在于其量化你的分布估计与真实分布的可能距离的能力。在这篇博文的案例中,如果我们假设观察数据取自根据某个参数参数化的分布,那么这些参数应该怎样取值才最能代表观察数据。

最后,如果你还有兴趣了解 KL 散度的变体,我推荐你了解 Jesen-Shannon 散度,这是一种对称的散度,衡量的是两个分布的相似性。另外还有 Renyi 散度,这是 KL 散度的推广,主要用在量子物理学应用中。

理论
2
相关数据
机器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计算复杂性理论等多门学科。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因为学习算法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与推断统计学联系尤为密切,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算法设计方面,机器学习理论关注可以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算法。

参数技术

在数学和统计学裡,参数(英语:parameter)是使用通用变量来建立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当这种关系很难用方程来阐述时)的一个数量。

变分贝叶斯方法技术

选择合适的分布函数来逼近真实的后验概率分布

生成模型技术

在概率统计理论中, 生成模型是指能够随机生成观测数据的模型,尤其是在给定某些隐含参数的条件下。 它给观测值和标注数据序列指定一个联合概率分布。 在机器学习中,生成模型可以用来直接对数据建模(例如根据某个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数据采样),也可以用来建立变量间的条件概率分布。

生成对抗网络技术

生成对抗网络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是一种通过用对抗网络来训练生成模型的架构。它由两个网络组成:用来拟合数据分布的生成网络G,和用来判断输入是否“真实”的判别网络D。在训练过程中,生成网络-G通过接受一个随机的噪声来尽量模仿训练集中的真实图片去“欺骗”D,而D则尽可能的分辨真实数据和生成网络的输出,从而形成两个网络的博弈过程。理想的情况下,博弈的结果会得到一个可以“以假乱真”的生成模型。

信息论技术

信息论是在信息可以量度的基础上,研究有效地和可靠地传递信息的科学,它涉及信息量度、信息特性、信息传输速率、信道容量、干扰对信息传输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通常把上述范围的信息论称为狭义的信息论,又因为它的创始人是香农,故又称为香农信息论。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