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好好用报道
本田造机器人「走火入魔」。
本田,就喜欢「不务正业」。
别家都努力在造车赛道卷生卷死,但本田没事就爱搞个机器人练练手。
比如,他们发明了一款体重支撑型步行辅助器。
这玩意长得平平无奇,由鞋子、支撑架和座椅三部分组成,只要穿上鞋子,抬起座椅就能使用。
它能对人体的部分体重进行支撑,减轻步行时的腿部负担。
还可以辅助爬楼梯:
辅助做蹲起:
不过,支撑架夹在两腿之间,这别具一格的模样,把网友都给看笑了。
-1-
奇怪但有用
这是一款旨在帮助行走能力受限人士的设备。
该辅助器采用轻质材料和紧凑设计,重量轻,便于佩戴。
早期的试制品重量约为 6.5kg,包含鞋子和电池的重量。充电一次可以使用两个小时以上。
它通过采用本田独创的、配合人体重心方向分配辅助力的结构,以及配合腿部动作的辅助力控制,实现了对使用者各种动作和姿势进行辅助的可能。
鞋子内嵌传感器,可以感知使用者的行走动作和步态信息。
获取信息后,它会控制两个电机,区分双腿动作,分配出左右腿行动所需的辅助力,实现自然行走。
同时,它还能依靠电机的力量带动鞋子和座椅间的框架向人体膝盖一样进行弯曲和伸展,同时抬起座椅来支撑人体体重,减轻腿部肌肉和关节(股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负担。
此外,本田还研发了绑带式助步机。
腰部两侧安装有角度传感器和电机,通过角度传感器解读腿部的角度,计算出步行的节奏,而电机则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对屈膝、迈腿、落脚和蹬地动作进行辅助。
该助步机曾以租赁方式上市,租赁费用为每月约 45000 日元,约合人民币 2097 元左右。
-2-
本田「走火入魔」的机器人大业
在人形机器人这块,本田可以说是「鼻祖」。
早在 1986 年,本田就开始捣鼓人形机器人。
耗时 3 个月,完成了这个代号 E0 的双腿平衡机器人。
该机器人只有两条机械腿,外观复杂,步履蹒跚,每移动一步就得花费 5 秒,还总是摔倒。
经过 2 年研究,机器人进化到 E2。它不仅能像人类那样行走,还能上楼梯,步行速度达到了 1.2 公里/小时。
到 E3 时,行走速度达到了 3 公里/小时。
后来,为了让它爬楼梯和走斜坡时不摔跤,本田工程师给其加入了平衡控制技术,由此诞生了后来的 E4、E5、E6 原型。
1993 年,研究人员终于给机器人加了个「上身」,类人型机器人 P1 诞生,这也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
它身高 1.9 米多,体重 175 公斤,电源和控制电脑都放在主体之外。
虽然样子笨重,但它可以模拟人类全身运动,比如开关门、抓东西搬运等。
之后,他们一鼓作气,接连推出了 P2、P3机器人。
相比于前辈们,这两款机器人精致多了。
主机、控制马达、电池、无线通讯等必要的元件都被外壳罩了起来,不仅行走速度更快,还实现了无线遥控。
真正让本田机器人出圈的,还是 2000 年。
这一年,一个名叫 ASIMO(阿西莫)的机器人公开亮相。
宇航员的造型,一米二的小个子,流畅的双腿直立行走方式,震惊了全球科技圈。
之后,经过多次升级,ASIMO「解锁」了更多技能。
比如以将近 9 公里的时速奔跑:
单脚跳、双脚跳甚至转圈连续跳:
以及自主流畅地上下楼梯:
除了下肢更发达外,ASIMO 手部也有了质的飞跃。
自从加入传感器后,它可以轻松打开瓶子、倒出液体:
还能进行手语交流:
搭载了 AI 后,ASIMO 更智能了。
它能依据人类的声音、手势等指令来从事相应动作,并具备了基本的记忆与辨识能力,还曾和奥巴马打招呼、踢足球。
尽管当时 ASIMO 的租用价格达到每天约 200 万日元,但它还是没逃过黯然退场的命运。
2018 年,本田宣布停止机器人 ASIMO 的研发,并解散研发团队。
究其原因,无非是高昂的研发成本和技术瓶颈。
据介绍,一台 ASIMO 机器人的造价高达 300 万至400 万美元,折合人民币两千多万元。
如此高昂的成本使得 ASIMO 很难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也难以走进普通家庭。
此外,虽然 ASIMO 在双足行走、平衡控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仍存在瓶颈。
例如,电机控制方案虽然控制精度高,但不能输出大功率,且控制算法调试和稳定性方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限制了 ASIMO 在某些应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
当然,本田并未放弃机器人阵地,它还推出了阿凡达机器人、免提坐式机器人等。
参考链接:
https://x.com/interesting_aIl/status/187057549541625058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o3MBpzmVJc
https://www.honda.com.cn/honda/news/list/20081107.html
文中视频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laSDHU3YsEVJohM4-gr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