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扩大模型规模,AI 公司还有其他路可以走吗?只靠模型 API 赚不到钱了怎么办?Aidan Gomez 在访谈中谈到了目前困扰 AI 公司的诸多难题。
对于有钱的公司来说,扩大模型规模是一种低风险而且有效的做法,但也是极其低效的,其他人还有其他的路可以选择。 AI 模型不擅长推理并不是因为推理本身很难,而是互联网上没有太多展示推理过程的训练数据,Cohere、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公司现在都在收集这类数据。 短期内,只靠模型 API 赚钱的 AI 公司将举步维艰,因为价格战正在将利润率压缩到极致。相反,应用层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在芯片层,英伟达一家独大的局面有望发生变化,客户也不希望被一家硬件平台锁定。 关于 AI 与人类的交互界面,chat(聊天)未必总是最佳选择;GUI(图形用户界面)也不会被彻底抛弃;语音将会非常具有吸引力。 随着模型变得越来越聪明,改进这些模型也变得越发费力、昂贵。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有人需要这些新技术并愿意为此付费。 现在很多 AI 初创公司在被微软等大型云服务公司收购,这种做法有一定的危险性。 戈麦斯非常钦佩 Ilya,提到扩大规模的想法很早就存在于他的脑海中。但随着 Ilya 等人的离职,OpenAI 越来越像一家产品公司,他们对于 AGI 的长期追求似乎开始让位于面向消费者的产品。 一些采用 AI 的企业正面临挑战:AI 的加入造成了成本上升,但利润没有增长。戈麦斯认为这个问题会随着 AI 成本的下降得到解决。 Copilot 模式是个很好的概念,可以增强员工的生产力。然而,它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封闭性,因为它仅限于特定的生态系统(如微软的 Office 套件),而企业通常使用多个不同的工具(如 Salesforce、SAP 等)。 关于智能体的炒作是合理的,因为智能体可以独立执行任务,极大提高生产力,这是 AI 的承诺。但他指出,智能体的成功构建取决于模型的质量,不能直接优化模型推理能力的公司将处于劣势。 戈麦斯不同意 AI 正在经历瓶颈期的说法,他认为在扩大模型规模的过程中,大家还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探索推理和规划方面的创新,并将这些创新集成到模型中。这些创新将带来模型能力的飞跃。 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戈麦斯不同意谷歌已经落后的说法,但也指出他们在产品愿景的执行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