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亮相WAIC,加速迈入具身智能时代

7 月 4 日下午,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指导,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办,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中国电子学会承办,机器之心、《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杂志协办的 2024 WAIC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发展论坛将于 7 月 4 日下午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图片

本次论坛邀请了 12 位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学者、企业代表以及开发者代表进行了主旨报告、技术分享和圆桌讨论,并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成果。论坛现场吸引了 200 多位人形机器人及具身智能领域的专业观众,同时通过多个直播平台在线观看论坛人次近 5 万。

图片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庄木弟在致辞中指出,人形机器人产业是上海创新与发展的关键领域,上海市政府将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支持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集聚,以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专家和开发者积极贡献智慧,共同塑造上海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领先地位。

图片

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专家委员会主任毛明则表示,人形机器人作为跨学科研究的典型,正迅速成为智能制造、医疗、家庭服务等行业的变革力量。全球市场年增长率超 20%,预计 2025 年达数百亿规模。本次论坛汇聚了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产业领袖,希望携手推动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技术,共创智能美好未来!

图片

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副主席、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总结了三个人形机器人领域优势:一是技术突破,通过创新平台和联合体实现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增强全球竞争力;二是应用场景拓展,针对多样化需求开发产品,构建安全可靠的产业链,加速领域应用;三是产业生态建设,培育协同创新,利用国际平台促进交流合作,提升国际标准制定能力。

图片

全球首款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

开源公版机 “青龙” 发布

在论坛现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青龙」正式发布。

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介绍,青龙人形机器人身高 185cm,体重 80kg,集成了 43 个主动自由度,实现了从头部到手部、臂部、腿部、腰部和踝部的全尺寸设计。其腿部系统追求轻量化、高刚度和低关联,搭载了高扭矩密度的轴向电机,能够确保青龙人形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中的稳态行动能力。同时,青龙配备了七自由度机械臂与集成触觉感知能力的五指灵巧手,为精细操作和复杂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算力与控制方面,青龙人形机器人搭载了 400T TOPS 高算力的具身智能控制器,集成了 “视、听、触、嗅、动” 五感融合设计,使其能够深度感知并融合周围环境信息,实现更为智能的自主决策与控制。

通过「朱雀」具身大脑和「玄武」小脑模型的协同工作,青龙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从语言理解到动作执行的全过程,现场展示了青龙机器人在感知规划、决策及控制方面的能力。

图片

未来,创新中心将构建智能训练场,并启动开源数据集发展计划。通过构建智能训练场,模拟产线及工业流水线,高效地采集、评估并清洗高质量的多模态数据,并搭建数据管理平台,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训练与技能泛化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开源设计图纸、软件代码及数据集,创新中心邀请全球开发者、研究者和企业家共同参与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中来,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进程。

全球顶级专家
分享最新技术前沿与成果

亚马逊前首席科学家 Andreas Weigend 的主旨演讲题目是《人工智能之后,人类还能做些什么》。他在报告中阐述了人类如何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任务,与 AI 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图片

东盟智慧产业联盟主席 Chee-Fai Tan 在本次论坛中以《人形机器人在东盟制造业的潜能与前景》为题带来了主旨演讲。他认为经济和工业迅猛发展的东盟地区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巨大市场和重要机遇。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改变了制造模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形机器人变得更加自主和高效。

图片

三位企业代表创始人深入探讨了具身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应用与落地。穹彻智能联合创始人卢策吾介绍了基于具身世界模型、以力为中心高精度操作模型的技术突破,通用高鲁棒性系统与产品将赋能各类机器人本体,完成更多高难度操作。宇树科技创始人及 CEO 王兴兴介绍了 Unitree 机器人的性能及应用。他认为相比其他传统行业或技术,人们在学习或者使用 AI 的过程中,相对更加平等。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大 - 银河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王鹤介绍了在千万级场景、十亿级抓取的 100% 合成数据驱动下,机器人抓取透明、高光,随机放置的各种物体的成功率已高达 95%。

图片

本次论坛也邀请到了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开发者代表带来了技术分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生胡宇航、卡耐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智能控制实验室博士生孙逸凡为观众们分享了人形机器人和具身智能相关的全球前沿理论与发展趋势。

图片

圆桌讨论环节由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主持,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高峰、国双科技董事长祁国晟和清华大学研究员苏航围绕「人形机器人的场景落地及产业应用」,针对 AI 与机器人的发展、产业应用与场景落地、各类机构在产业方面扮演的角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分享了真知灼见。

图片

具身智能是 2024 年最炙手可热的 AI 概念,人形机器人全面量产也蓄势待发。AI 与机器人技术的双轮驱动正在加速具身智能的发展进程。更多前沿科技与应用探索需要学术与产业互动交流,助燃这股即将喷薄而出的力量,为产业的未来发展描绘全新蓝图!
产业人形机器人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相关数据
清华大学机构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因水木清华而得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http://www.tsinghua.edu.cn/
相关技术
感知技术

知觉或感知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为我们对外界的感官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与感觉不同,知觉反映的是由对象的各样属性及关系构成的整体。

人工智能技术

在学术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通常指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最优的可能结果的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

规划技术

人工智能领域的「规划」通常是指智能体执行的任务/动作的自动规划和调度,其目的是进行资源的优化。常见的规划方法包括经典规划(Classical Planning)、分层任务网络(HTN)和 logistics 规划。

数据管理技术

数据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发挥数据的作用。

机器人技术技术

机器人学(Robotics)研究的是「机器人的设计、制造、运作和应用,以及控制它们的计算机系统、传感反馈和信息处理」 [25] 。 机器人可以分成两大类:固定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固定机器人通常被用于工业生产(比如用于装配线)。常见的移动机器人应用有货运机器人、空中机器人和自动载具。机器人需要不同部件和系统的协作才能实现最优的作业。其中在硬件上包含传感器、反应器和控制器;另外还有能够实现感知能力的软件,比如定位、地图测绘和目标识别。之前章节中提及的技术都可以在机器人上得到应用和集成,这也是人工智能领域最早的终极目标之一。

机器之心机构

机器之心,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最专业、唯一用于国际品牌的人工智能信息服务与产业服务平台。目前机器之心已经建立起涵盖媒体、数据、活动、研究及咨询、线下物理空间于一体的业务体系,为各类人工智能从业者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

https://www.jiqizhixin.com/
本体技术

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科学中,本体包括表示、正式命名和定义概念,数据,实体之间的类别,属性和关系,并在一个,多个或所有域实例中。

量化技术

深度学习中的量化是指,用低位宽数字的神经网络近似使用了浮点数的神经网络的过程。

北京大学机构

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也是当时中国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为现名。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官网,http://www.pku.edu.cn/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