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9 月 3 日,在 2022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发者日论坛上,最新一届的「WAIC·云帆奖」得主名单揭晓,共计 11 位璀璨明星和 15 位明日之星,展现了新一代年轻 AI 技术先锋的风采。
2022 年 WAIC·云帆奖共收到来自全球的 100 多份有效报名和提名,最终遴选出 26 位获奖者,他们中有来自清华、北大、哈工大、普林斯顿、CMU、ETHZ 等海内外高校的青年教师及博士后研究员,也有参与创立了潞晨科技、太极图形等新一代 AI 创企的年轻实干家,专业领域覆盖了机器学习理论及应用、自然语言处理、基础模型、MLSys、光子计算等。
获奖者纷纷感谢了所在团队及其师长与合作者,表示获奖更多代表的是团队工作的力量,他们呼吁:研究者、开发者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引领科研范式的转移,建立高水平的人工智能生态与平台,在工业领域引领产业升级与智能化改造;我们国家有着最好的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人才,期待更多的华人学者能够投身到 AI 领域,做出更加原创、实用、本质的工作,祝中国 AI 发展越来越好。


2022 年 WAIC 云帆奖·璀璨明星简介
(按姓氏拼音排序)

冯骁骋,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学部副教授、博导;鹏城国家实验室双聘副研究员;研究兴趣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文本生成等。发表高水平论文 30 余篇,个人 Google 学术引用超过 2200 次,担任 ACL、EMNLP、NAACL 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领域主席/成员;入选中国科协第六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曾获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刘子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助理教授。本科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提高班,博士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之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计算机图形学。担任过 ICCV、NeurIPS、AAAI 等国际会议的领域主席。曾获微软小学者奖、香港政府博士奖、ICCV 青年学者奖、HKSTP 最佳论文奖和南洋荣誉助理教授奖。

孟怀宇博士为曦智科技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他拥有麻省理工学院(MIT)电子工程博士学位。孟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集成光子学在人工智能、电子通信、数字通信、生物传感等方向的应用,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申请全球专利超100 项,已获授权近 20 项。目前,孟怀宇博士全面负责曦智科技的技术路线和产品设计,同时带领各领域技术团队完成产品开发的全流程。


杨杰博士是浙江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双聘教授。曾在哈佛大学医学院、牛津大学、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从事科研与学习工作。主要聚焦医学人工智能、大数据健康科学、自然语言处理等交叉学科研究。在包括 ACL、JAMA Network Open 等顶级会议与期刊发表论文 30 篇,第一作者论文获 COLING 最佳论文奖和 ACL 最佳系统演示论文奖提名,获 ISTD 最佳博士论文奖。曾任 EMNLP/COLING/AMIA 等顶级人工智能和医学信息学会议领域主席。

杨耀东是北京大学 AI 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导,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伦敦国王大学客座助理教授。科研领域包括强化学习、博弈论和多智能体系统,重点关注基于强化学习方法的群体智能涌现。他发表AI顶会论文及专利专著 50 余篇,曾获机器人学习会议 CoRL 最佳系统论文奖 (best system paper award)、多智能体顶会 AAMAS 最具前瞻性论文奖 (best blue-sky paper award)、Joint AAAI/ACM SIGAI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参选人 (UCL唯一)、华为英国公司最佳技术突破奖 (best technology breakthrough award)、明日之星奖 (future star award)、2022 年 CCF-腾讯犀牛鸟基金入选者。

今年 25 岁,博士四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目前是图学习初创公司 Kumo AI 的创始成员,未来有志于在学术界继续探索技术的边界。在 NeurIPS, ICML, ICLR 等人工智能顶会发表工作十余篇,引用量 4000 余次,相关开源软件在 Github 上拥有近 20000 Star,主导开发的 GraphGym, PyG 在图学习领域被广泛使用。曾获 AAAI 最佳学生论文奖,并获百度奖学金和 JPMorgan 奖学金。

尤洋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校长青年教授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他曾创造 ImageNet 和 BERT 训练速度的世界纪录。他的算法被用于谷歌,微软,英特尔,英伟达等巨头。他曾以一作获得了 IPDPS (0.8% 获奖率)和 ICPP(0.3% 获奖率)的最佳论文。他获得的奖项包括: 清华大学优秀毕业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数额最高的西贝尔奖学金,ACM-IEEE HPC Fellowship,Lotfi A. Zadeh Prize,ACM Doctoral Dissertation Award 候选人(81 名伯克利博士中选 2 人),福布斯 30 岁以下精英榜(亚洲),IEEE-CS 超算杰出新人奖。


张祥雨,旷视研究院主任研究员,Foundation Model 组负责人。2017 年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期间参加微软亚洲研究院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师从孙剑博士和何恺明博士。研究方向包括深度卷积网络设计,深度模型的裁剪与加速等。曾在 CVPR/ ICCV/ ECCV/ TPAMI 等顶级会议期刊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获 CVPR 2016最佳论文奖,并多次获得顶级视觉竞赛如 ImageNet/ COCO 冠军。代表作包括业界广泛使用的神经网络架构 ResNets/ ShuffleNets/ RepVGG 系列,神经网络架构搜索算法 SPOS,模型压缩裁剪算法 CP/ MetaPruning 等。Google Scholar 引用数 170,000+。入选福布斯中国 U30 和 AI 2000 计算机视觉全球最具影响力学者榜单、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智源青年科学家。
2022 年 WAIC 云帆奖·明日之星简介
(按姓氏拼音排序)




丁明宇是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三年级博士生,师从罗平教授。目前在 MIT Joshua Tenenbaum 教授组做访问学者,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他的研究围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学习在自动驾驶以及具身智能领域的应用,让智能体能够感知,交互,并推理和理解 3D 物理世界。他在顶级会议和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获百度奖学金,微软学者提名等奖项。

惠彬原,阿里巴巴达摩院算法工程师,15 岁考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对话及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在 ACL, KDD,AAAI 等顶级会议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取得五个权威榜单第一名,相关工作被多家媒体报道。参与开发的阿里云智能客服产品在中国移动、中国人寿、政务 12345 热线等企业或组织大规模应用,在 IDC 发布的《中国AI云服务市场研究报告》中,阿里云智能客服自 2019 年以来一直排名中国对话式 AI 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


刘希慧博士现在是香港大学电子工程系和数据科学研究院的助理教授。2017 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2021 年于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而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Trevor Darrell 教授组担任博士后研究员。她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在 CVPR, ICCV, ECCV, NeurIPS 等会议发表十余篇论文。曾获 CVPR 和 ICLR 优秀审稿人,2020 年 Adobe Research Fellowship,入选 2021 年 MIT EECS Rising Stars。


马志恒,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现就职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主要作者身份在包括 CVPR、ICCV、AAAI 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 10 余篇。作为联合创始人参与创办了深圳禾思众成科技有限公司,累计融资超 7000 万元, 2021 年入选中国科协主办“科创中国”青年创业榜单,2022 年入选深圳市“鹏城孔雀计划” C 类人才。

苗旭鹏目前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师从崔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机器学习系统、数据管理和分布式计算,在 SIGMOD、VLDB、KDD、ICDE、TKDE 等国际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曾获 VLDB 2022 最佳论文奖。他主持开发了分布式深度学习系统河图(Hetu),曾入选机器之心·AI中国·2021 年度十大开源事件。

寿政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助理教授、博导,创立 Show Lab。曾获 CVPR'22 最佳论文 finalist, CVPR'17 最佳学生论文提名,在多项国际比赛中获得第一名。受邀担任 CVPR,ECCV,ACM Multimedia 等一流学术会议的领域主席。当选新加坡国家科研基金委 Fellow,入选福布斯 30 Under 30 亚洲区精英榜。

吴迪是影眸科技创始人、CEO,上海科技大学第二届毕业生,学校 Mars 实验室学生负责人,在实验室期间深入研究高精度光场人物重建、AI 超写实三维人物生成等工作,实验室自主研发世界唯一「穹顶光场」微米级动态数字人脸扫描系统。授权专利数项。并以数字人底层技术、元宇宙身份系统为核心,创办影眸科技,探索领域内先进技术的落地可能。

许晶晶,现为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青年科学家,研究方向自然语言处理和多语言机器翻译。曾任字节跳动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员,2020 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语言所。在 AI 高质量会议上共发表论文 30 余篇,谷歌总引 1200 余次,曾获ACL 2021 最佳论文奖和 AAAI 2021 学术新星 highlights,常年参与多项期刊和会议的评审工作。


张文涛,博士毕业于北大计算机学院,目前在 Mila 进行博士后研究。他的研究兴趣为大规模图学习,一作在机器学习(ICML/NeurIPS/ICLR)、数据挖掘(KDD/ WWW)和数据库(SIGMOD/VLDB/ICDE)等领域发表论文 10 余篇。曾在腾讯和 Apple 实习,主导或参与开源了多个机器学习系统,如大规模图学习系统 SGL 和分布式机器学习系统 Angel,相关工作已在业界得到广泛应用。曾获 Apple PhD Fellowship、WWW’22 最佳学生论文奖和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等。
关于 WAIC·云帆奖
作为全球首个针对人工智能青年技术人才的奖项,WAIC 云帆奖由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组委会于 2020 年特别发起设立,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机器之心、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学术联盟和 AI 青年科学家联盟负责评选及运营。
经过严格的筛选、评定与审核,目前共选出 60 多位人工智能软硬件领域的青年技术人才,其研究成果、开源项目或产业实践为 AI 发展,尤其是中国 AI 开发者生态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WAIC 云帆奖在每年 4 月开始征集,并于当年 WAIC 开发者日论坛公布,持续提升人工智能人才交流平台及社区构建,助力中国人工智能学术和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