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华为智能汽车创新中心正式投用,已发展300家合作伙伴

「我们看到传统的垂直集成的开发模式、人才模型以及供应链体系都在改变,基于新的数字架构、技术和工程,向跨界融合的『平台+生态』的合作模式演进。」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首席运营官、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产品线总裁王军表示。
针对这种情况,华为在今日(12月21日)举办的2021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生态论坛上提出,将坚持「平台+生态」的发展战略,聚焦ICT技术,围绕iDVP、MDC和HarmonyOS智能座舱三大平台,构建生态圈,帮助车企造好车。
同时,华为还公布了与之相关的两项最新进展: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今日正式投入使用,整车级智能网联测试场预计将在明年开放。
事实上,从去年5月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起,华为就向外界明确了其「聚焦ICT技术,提供智能网联汽车增量部件」的定位。在过去一年中,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已经累计发展了约300家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而面向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大对生态的投入。
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明年还将投用智能网联测试场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创新中心位于华为苏州研究所内,主要向车企与合作公司开放,进行联合开发、测试、验证和成果展示。

据介绍,创新中心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包括9大展区,展示华为产品、开放的能力和伙伴联合创新成果;同时设置 MDC、融合传感、语音、视觉、声学、座舱生态创新、车载网络、车控创新等9个实验室,实验室提供开发工具、测试工具、实验设备和100多位工程师资源。

此外,在创新中心不远处的阳澄半岛,华为还建设了智能网联测试场。其占地面积600亩,有系统测试实验室区、智能驾驶测试区和动态性能测试区三大板块,预计明年将投入使用。

测试场内,华为以国内3000个典型交通事故场景为参考,通过聚类分析,寻找静态道路元素的典型风险特征,并参考华为的实践经验和需求,建设了包括14个系统实验室、13个测试区、103个道路静态元素、直径300m的动态操控广场等基础设施,可容纳200多名测试人员办公作业。  

其中,测试区分为城区、高速、环路、隧道、雨雾等13个部分,覆盖智能驾驶和智能网联的典型及特殊使用场景;动态操控广场可满足整车动态性能测试需求。
HarmonyOS智能座舱
在座舱方面,华为计划以硬件模块化、接口标准化、系统平台化为目标,围绕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构建智能座舱生态。王军表示:「华为在HarmonyOS操作系统上增量开发了9类车载增强能力、开放14500+个HarmonyOS及车域增量开发API,降低座舱系统的集成与开发难度。

按照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智能座舱领域总经理王庆文的说法,这14500多个API包括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1+8设备的基础API 13000+,和新增的车域增强能力API 1500+。

「为了整个HMI(人机交互界面)的开发,我们设计了相应的规范规则,并且给合作伙伴提供参考的设计,以及用于模拟的仿真器、开发者社区的支持。在上架准入方面,我们也为车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则。」王庆文说。
王军介绍:「基于HarmonyOS车机操作系统,我们已经与150多家软硬件伙伴们建立合作,努力改变当前座舱系统硬件固化、应用少、升级慢的局面,联合定义硬件接口。在我们最新的座舱DEMO车上,已经部署了合作伙伴的车载天幕、电子后视镜、全息投影、转向系统和智能健康座椅。」

关于应用生态,王庆文表示HarmonyOS将从三个维度去发展,达到平衡「多、快、好」的目的:

  • 鸿蒙精品应用:高频应用深度适配UI和UX,深度集成HMS-A核心能力;
  • 鸿蒙生态应用:手机/平板/智慧屏应用继承上车,服务中心原子化一键直达应用关键服务;
  • 长尾应用:手机投屏100%解决长尾应用需求,负一屏提供语音、搜索、推荐、订阅等便捷信息。
「到目前为止,HarmonyOS已经上架了30多个精品应用,明年还将上架100多个。」王庆文表示,这些应用上架后不会一成不变,随着商业模式的成立,生态应用和长尾应用都将往精品应用的方向发展。
10月底,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业务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表示:「预计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我们和小康将发布新一代的豪华中型SUV,并搭载创新的HarmonyOS智能座舱。」
结合最近的产品信息,其首搭车型应该是金康赛力斯AITO问界M5,尺寸要略高于目前在售的SF5,采用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驱动,将在12 月 13 日发布。
iDVP智能数字汽车平台
iDVP是华为提出的一个智能数字汽车平台,i是智能,D是数字、V是汽车、P是平台。该平台主要面向智能汽车软硬件复杂度越来越高的问题,意在通过标准化接口、软硬分层解耦,实现开发资源、效率的最大化发挥。

王军表示:「iDVP包括计算与通信架构CCA、车载操作系统、多域协同软件框架HAS Core和完善的整车级工具链,可与合作方联合定义硬件接口和软件接口,联合开发原子化服务,实现软硬件分层解耦,帮助车企快速开发跨厂家、跨设备的应用,为用户带来持续进化的体验。」

iDVP的方向也是业界共识。去年12月2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成立SDV工作组,目标是协同整车厂、零部件企业,推动智能汽车软硬件接口标准化,降低智能汽车研发复杂度,做强智能汽车产业链。华为也是参与者之一,并基于标准化接口规范,完成与10个厂家20款设备的系统预集成。

「完成预集成以后,华为联合伙伴开发了一键休憩和迎宾模式,这些典型的多设备联动场景,开发的效率提升了10倍。」王军透露。

今年3月,华为还与奇瑞集团达成iDVP定点合作,双方联合构建基于SOA的新一代电子电气架构,并表示将基于iDVP平台推出多款车型。
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
「智能驾驶是车企赢得未来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面临着投入周期长、场景复杂度高、技术难度大的三大挑战。」王军表示,华为MDC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可以给开发者提供全场景覆盖的工具链与丰富的SDK,支持软件开发和移植,同时满足智能驾驶应用对车规、安全的核心要求。

王军透露:「目前,已经有70多家合作伙伴加入了MDC生态圈,联合推进乘用车、港口、矿卡、园区等智能驾驶场景的试点与商用。」

其中,乘用车市场已有两款车型正式发布,一款是广汽埃安LX Plus,智能驾驶计算平台是华为的MDC,应用来自于华为MDC的合作方。另一款是长城沙龙机甲龙,采用双MDC平台,算法来自于另外一家MDC算法公司。
在to B方面,华为已经与天津港联合开发了自动化码头2.0的核心系统——智能水平运输系统,基于华为MDC和车云服务平台,实现了港口水平运输全流程的自动化作业。

「目前已经做到了3泊位、3条船、76辆无人集卡并行作业的场景模拟,实现全设备、全要素、全流程顺利跑通,实船、实车载货测试正在进行中。与自动化改造前相比,减低安全风险的同时,整体作业效率提升15%,单箱作业能耗下降20%,综合运营成本下降10%,实现了质的飞跃。」王军表示。

相比传统汽车,智能汽车的通信带宽、算力和软件代码规模有几百甚至几千倍的增长,想要高效、高质量的开发这些系统,需要全新的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主机厂和Tier 1均需要向此转型。

目前,华为已通过「平台+生态」的发展战略,围绕iDVP、MDC和HarmonyOS智能座舱三大平台,构建起智能汽车生态圈。随着创新中心、智能网联测试场的投入使用,还将进一步加速其生态的发展。

产业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