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被称为「众病之王」,若能尽早检测诊断,病人则更可能得到有效救治。一般来说,癌症的检查和诊断依赖于病理学检查;而在病理学检查过程中,显微镜观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钟南山院士曾表示:「临床病理水平是衡量国家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今日,腾讯 AI Lab 宣布,联合舜宇光学科技、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金域医学宣布三方研发的智能显微镜已获得 NMPA 注册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准进入临床应用的智能显微镜产品。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技术细节:
1)紧扣诊断标准(指南),从定义出发,对任务进行拆解同时应用神经网络和传统策略算法,从而规避简易端到端的对图像进行分类或评分造成的黑盒子问题,利用细胞级和区域级数据统计来达到图像分类或评分;
2)结合图像级标签的弱监督学习方法,获取粗粒度的像素级标注,并对粗粒度像素级标注进行后处理和少量人工修正,迅速获取大规模有效像素级标注数据;
3)通过迁移学习的方式适应不同医院和不同染色类型数据,利用自步学习等策略挖掘有效难例数据,并设计多重数据筛选机制,在挖掘难例数据的同时尽可能剔除错误标注和无效数据,从而大幅提升算法稳定性和精度。
此外,同时运用 AI Lab 开发的 AutoMl 自动选择最优模型超参数,从而让模型具有更高精准度和升级潜力。
影像检测筛查:通过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如 X 光、CT、MRI 和内镜等检查方法,找出可疑的病灶。目前「腾讯觅影」已为食管癌、肺结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结直肠肿瘤、乳腺癌等多种疾病提供 AI 医学影像分析,辅助医生筛查。
组织活检及病理制片:要得到最终的准确诊断结果,需要取出一些肿瘤组织,制作成病理切片,然后在显微镜下(放大 40 - 400 倍)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病理分析:通过对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显微镜下的观察,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同时决定是否进行进一步辅助检测,如: 免疫组织化学(IHC)和分子检测,对肿瘤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病理诊断:根据显微镜观察结果结合 IHC 和分子病理结果,对肿瘤做出最终诊断。
组织层面,有的癌症亚分类多达数十种,且不同亚类之间细胞和组织形态可能很相似,诊断难度大,主观性强,而误诊后果严重。例如:2015 年一篇《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报道对 75 名病理医生在 2000 个乳腺癌病例上的诊断结果进行了统计,发现导管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很容易误判,两者的管理和治疗方案完全不同,误诊误判会对患者的健康和治疗造成严重后果。
分子层面,目前分为免疫组织化学(IHC)、FISH 和基因诊断等。IHC 主要用于疾病辅助诊断、鉴别诊断、 判读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案、靶向药物指导、免疫治疗指导等。IHC 的判读在检测和病理医生诊断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判读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差、图像分析工具脱离正常工作流程、无法精准定量分析、指导药物治疗抗体的判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免疫组化中的很多指标,需要进行精准定量分析,其结果与肿瘤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都有直接关系,会直接影响到恶性肿瘤的用药和患者预后。但目前方法需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判断,耗费了大量工作精力,且结果难以准确一致。
避免 IHC 结果判读的人为差异,提高判读结果的可靠性,提升病理诊断质量,这对于病理医生稀缺的基层医院尤为有帮助;
智能判读将节省稀缺病理医生资源,使其投入更需要的服务之中;
为病理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评估做精确定量的质量控制;
为医学科研和药企提供免疫组化精准定量检测服务,为新药研发的相关免疫组化研究提供客观性可靠的证据。
为肿瘤患者提供分子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相关精准定量的免疫组化检测服务;
病理医生与智能显微镜结合的工作模式,体现了「人+AI」的全新工作模式。让病理医生和人工智能各自发挥所长,全面提升效率。
智能显微镜与传统显微镜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