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摸底安防系「最热」AI测温产业:日供百套设备,单台报价过万 | AI 战疫

机器之心原创

作者:寓扬

编辑:四月

当新冠疫情成为大范围的公共卫生事件,安防公司也开始加入到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中。

返工潮人流涌动,站好测温这第一道岗,成为狙击战的关键。

这同时也是安防与 AI 技术的练兵场,在争分夺秒的时间轴上,企业快速进行算法开发、设计产品、整合供应链以及最后部署落地,经此一役,智能安防行业或将加速分化。

摸底“安防系最热'AI测温产业:日供百套设备,单台报价过万|AI战疫


返工潮人流涌动,站好温控第一道岗,成为疫情狙击战的关键。

疫情当下,同时也是春节假期,安防企业战队「逆流而上」,在政府的协同下,AI 测温项目有效规模化:快速完成算法研发,解决供应链问题,实现落地验证……一场场紧急驰援的 AI 战疫故事陆续上演。

然而,在这场大考中,供应链短缺、开工日期一延再延,为 AI 测温仪的实际落地带来了不小挑战,一面是公卫设施的迫切需求,一面是疫情的重重客观限制,AI 测温仪的实际落地情况如何?又将在 2020 年里为安防行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新场景下的应急需求

摸底“安防系最热'AI测温产业:日供百套设备,单台报价过万|AI战疫

如果你已经踏上返程的归途,经过火车站、机场以及地铁站等交通枢纽,一定不难发现,安检口周围多了一台摄像机。

没错,这就是一套 AI 体温检测仪,一台三脚架、一台摄像机、一台笔记本拼凑起了它的基本形态。

每一位行人经过时,显示屏上都会呈现他的温度,检测温度正常可以实现无感通过;一旦检测到疑似高温行人,系统会自动报警,再由安保人员进行二次测温。

为有效应对高人流量的防疫与测温需求,AI 测温项目有着红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双向加持:红外技术保证远距离非接触时测温的需求,计算机视觉技术则通过精准识别人员额头部位以实现快速定位。

如何保证既保证高效通行,又实现精准测温,是新一代「安防+AI」企业攻关疫情的命题。

百度,年廿九启动 AI 测温研发工作,多个部门近百人作战,夕夜当天完成了针对此次疫情的口罩佩戴监测模型,3 天内完成了从视频数据样本采集到检测模型构建等基础研发工作,紧接着大年初四在北京清河火车站试点部署,迎接返京客流高峰。

旷视,CEO 印奇亲自挂帅,紧急成立百余人工作小组,大年三十完成 AI 测温的初步设计方案,大年初三前完成筛查系统的算法开发和内部调试,经过 10 余天的连夜奋战,整套系统 2 月 4 日正式上线。

一同在战斗的还有格灵深瞳,大年初二北京市科委的一通紧急研发电话,与 CEO 赵勇的想法不谋而合,30 余人的攻坚小组迅速成立,短短 8 天研发出 AI 测温系统,产品初八已在北京西站「上岗」。

机器之心了解,为了赶工 AI 测温项目,不少员工直接吃住在公司,有的每天睡眠仅 2~3 小时……目前,无论百度、商汤、旷视、格灵深瞳,还是高德红外、海康威视、大华、宇视等公司,均推出 AI 红外测温产品。

从市面落地方案来看,行业多采用红外/可见光双传感器,结合红外热成像和人脸识别,以非接触的方式实现多目标温度筛查,测温精度多在±0.3℃。

从技术逻辑上来说,它需要 AI 算法来做人像的识别和追踪,即在摄像头画面中准确定位每一张人脸,然后结合红外温度点阵计算出人脸(多为额头)的温度。

这背后所涉及的戴口罩下的人脸识别、ReID(行人再识别),以及两个摄像头间的校准等细节问题直接影响各家方案的效果。

摸底“安防系最热'AI测温产业:日供百套设备,单台报价过万|AI战疫

从行业对 AI 测温产品的定位来看,它所扮演的价值仍为初筛,对于疑似高温人员,仍需人工二次测温验证。

之所以定位为初筛,一方面初筛+复检可以从流程上增强安全性;另一方面受限于产品精度、复杂环境,对产品可用性也带来一定影响。

在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场景,一旦人群处于摄像机视野之外,则无法进行体温检测。因此在 AI 测温产品部署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员引导,或者通过隔离带设置出入口,保证测温不遗漏。

当然,快速上马的初筛方案仍存在一定限制。

各家在技术以及工程化上的差异,带来不同层次的温度误差,尽管多数方案的误差在±0.3℃,但有的产品误差仍达±0.4℃、±0.5℃,这对于可用性将带来一定影响。再加上红外传感器的工作温度往往在 0~50℃,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测温准确度,因此冬天的北方地区,室外可能并非 AI 测温设备理想的落地场景。

尽管无法取代人工,但 AI 测温产品的价值依然重要。在高人流量场景,近距离安检本身就存在很大风险,一旦造成人群挤压风险会更大,通过体温初筛也可以减轻安保人员的工作压力。

格灵深瞳产品总监陈天博也表示,通过公司测试,AI 测温系统具备与额温枪同等效果。在他看来,一个好的 AI 红外测温方案至少要满足 3 个条件:

  • 第一是测温精度要高,
  • 第二要以无感、非接触、无需配合的方式满足高人流量通行,
  • 第三易用性要强,可以简单直观供安保人员使用。

一旦一个要素不具备,就可能会增加疫情扩散的风险。

与此同时,AI 测温方案也开始扩散到楼宇、闸机、门禁等低流量的出入口场景中。除了同步推进的商汤、旷视、格灵深瞳等公司外,创新奇智、宇泛智能等公司也推出具备 AI 测温功能的人脸门禁系统。

作为社区管控的一环,此类产品固然有价值,但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戴口罩下的人脸识别率不足。

旷视的 AI 测温产品目前尚不支持戴口罩下的人脸识别,其解释到,「本次通过 AI 图像技术+远程测温,核心是为了在大人流情况下远程完成较准确的体温测试」。

商汤科技称,在人员戴口罩的情况下,露出 50% 鼻梁时人脸识别准确率可达 85%。一些门禁厂商尽管加入了红外测温模块,但并不支持戴口罩下的人脸识别,仍需去掉口罩「刷脸」,或配合门禁卡通行。可见初筛背后,仍存在一些技术瓶颈。

供应链的掣肘

疫情之下,工厂停工,物流停运,不仅核心的红外传感器短缺,就连一些配件都难以找到,安防企业遭遇了非技术问题,在各地政府的协助下,才迈出试点这一步。

大年初四(1 月 28 日)以来,安防企业相继推动 AI 测温方案的试点落地,百度在北京市清河站投入试点,旷视在北京市海淀政务大厅和牡丹园地铁站展开试点,格灵深瞳在北京西站投入使用。

经过数天试点,2 月 3 日前后,各家 AI 测温系统相继正式运营。结合各家公布的数据来看,每秒可高速检测 15~20 人,一分钟可实现 200~300 人的测温通行。

摸底“安防系最热'AI测温产业:日供百套设备,单台报价过万|AI战疫

旷视称,自 2 月 4 日至 2 月 10 日,其 AI 测温系统累计上线 6 天,实际测温总数近 5000 名,其中 2 月 10 日北京复工首日实测 2000 余名。AI 已开始有力支撑复工潮。

与返工潮相伴而来的是,各级政府单位、公共部门对 AI 测温设备的迫切需求。然而另一端是疫情加春节停工带来严重的供应链短缺,核心的红外传感器已被政府纳入「战时物资」,优先供给疫区,其次是政府、公共部门,最后才是企业。

格灵深瞳产品总监陈天博称,在政府的帮助下,AI 测温设备已经实现量产,目前每天供给大约 50 套,2 月 13 日以后每天供给可达 80~100 套。除了北京地区,很多外省市也提出了需求,公司会优先供给政府等公共部门。

为了缩短产品供给时间,安防企业干上了「快递员」。

陈天博称,北京市内公司直接派车运送,运维人员也跟着,送到就赶紧安装,外地才发航空。

「现在落地速度基本是以小时为单位,今天早上(2 月 8 日)还在劲松地铁站(部署),11 点又在小营地铁站(部署),然后马不停蹄赶往下一个地方。」他近一步说道。

与此同时,由于供应链短缺,企业很难直接拿到红外传感器等核心部件,导致 AI 测温刷脸门禁等产品仍处于试点或供应短缺状态。

创新奇智称,目前其 AI 测温门禁一体机已在一些政府相关部门试用,很多政企客户有购买兴趣,但由于疫情带来的供应链吃紧,产品上量仍需一段时间。

安防厂商宇泛智能的一位销售经理称,关于测温组件,国内公司给到的交货周期都在 6 周以上。

AI 测温将成常规?

经此一役后,行业有一种声音,AI 体温检测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

百度称,疫情结束后,AI 测温系统仍可部署在交通站点、医疗机构、各类服务中心等人员密集场所,用以针对进出人员体温的快速检测,长期来看人群密集场所会更重视相关能力建设。

格灵深瞳产品总监陈天博谈道,在研发 AI 测温设备的同时,公司也将 AI 测温能力延伸到既有的行业场景中,比如刷脸门禁、楼宇梯控,迭代现有产品。

摸底“安防系最热'AI测温产业:日供百套设备,单台报价过万|AI战疫

但当下由于疫情管控带来需求的紧迫感,核心供应链紧缺,以及 AI 测温设备主要供给政府等公共部门,成本成了被忽视的问题。

市面用于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高流量的 AI 测温设备售价往往万元起步,就连整合进刷脸门禁中的设备都需要万元级别。

宇泛智能一位销售经理称,带 AI 测温的人脸识别闸机软硬件总报价要 1.2 万元。而其普通刷脸闸机仅需两三千元,价格高出数倍。

创新奇智也表示,目前各种元器件,特别是红外测温器件紧缺,综合来看,万元级别已是合理的售价。

如果 AI 测温成为一项基础服务,如此高的价格将成为其规模落地的关键问题。

这不仅与当下供应链短缺有关,更与方案本身有关。比如为了保证红外热成像的精度,旷视、大华均采用「黑体」方案,通过黑体的实时测温矫正保证相机测温精度,但这种物理实现方式往往成本较高。

相比之下,商汤、格灵深瞳则采用了非黑体方案。陈天博称,其结合红外热成像仪测量温度、环境温度、人体温度以及人脸温度,形成一套独有的算法,也可以将精度控制在±0.3℃。以软件的方式保证精度,随着市场的扩展,或将有利于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价格之外,随着越来越多的 AI 测温方案出现,或整合进既有的产品,行业一哄而上的现象已然出现,但是否每个场景都需要此类产品?什么才是真需求?行业应该更理性看待疫情催生的「新机遇」。

更有传言称,一些厂家将工业红外传感器用到人体测温上,行业乱象已然呈现。

加速「AI 安防」分化

AI 红外测温仪、防疫外呼机器人、针对新冠肺炎的 AI 诊断系统、消毒机器人、防疫无人机……AI 正在疫情中扮演重要角色。

回过头来看,疫情更像是技术的练兵场,它考验的是针对特定问题的算法开发、方案快速迁移、供应链整合以及部署落地能力,考验的是 AI 企业的综合能力。

尽管并非重灾区,疫情也不同程度上影响 AI 公司的业务进展。而在疫情之下,谁能够快速开发出真正解决问题,经受市场考验的产品,而非盲目蹭热点,才能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以此来看,疫情一定程度或将加速 AI 企业间的分化。

回到 AI 测温产品中,除了 AI 公司参与外,还有许多安防企业的身影,海康威视、大华、宇视均亮相了智能测温系统,并且落地体量更广。其供应链整合能力与渠道能力,又是 AI 公司有待加强的方向。


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正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线上一群特别的「逆行者」。

无论是加速前期的疫情科研攻关,还是协助一线的疫情诊疗和现场防控,以及后端的信息化平台搭建,都已经出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身影,并且取得了实际效果。

机器之心特设「AI 战疫专题报道」,跟踪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抗疫现场的最新进展及效果,聚焦人工智能工作者英勇抗疫故事。

我们正在寻找 AI 战疫中优秀的人工智能公司和应用案例,欢迎提供报道线索,请联系 houdijing@jiqizhixin.com。

产业计算机视觉红外感应武汉肺炎人脸识别AI
2
相关数据
海康威视机构

海康威视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海康威视拥有视音频编解码、视频图像处理、视音频数据存储等核心技术,及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前瞻技术。为PBG(公共服务事业群)、EBG(企事业事业群) 、SMBG(中小企业事业群)三个事业群客户提供专业的细分产品、IVM智能可视化管理解决方案和大数据服务。

http://www1.hikvision.com/cn/index.html?jmode=j1
商汤科技机构

作为人工智能软件公司,商汤科技以“坚持原创,让AI引领人类进步”为使命,“以人工智能实现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连接,促进社会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并为人们带来更好的虚实结合生活体验”为愿景,旨在持续引领人工智能前沿研究,持续打造更具拓展性更普惠的人工智能软件平台,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并持续吸引及培养顶尖人才,共同塑造未来。

http://www.sensetime.com
人工智能技术

在学术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通常指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最优的可能结果的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

人脸识别技术

广义的人脸识别实际包括构建人脸识别系统的一系列相关技术,包括人脸图像采集、人脸定位、人脸识别预处理、身份确认以及身份查找等;而狭义的人脸识别特指通过人脸进行身份确认或者身份查找的技术或系统。 人脸识别是一项热门的计算机技术研究领域,它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对生物体(一般特指人)本身的生物特征来区分生物体个体。

计算机视觉技术

计算机视觉(CV)是指机器感知环境的能力。这一技术类别中的经典任务有图像形成、图像处理、图像提取和图像的三维推理。目标识别和面部识别也是很重要的研究领域。

准确率技术

分类模型的正确预测所占的比例。在多类别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正确的预测数/样本总数。 在二元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真正例数+真负例数)/样本总数

逻辑技术

人工智能领域用逻辑来理解智能推理问题;它可以提供用于分析编程语言的技术,也可用作分析、表征知识或编程的工具。目前人们常用的逻辑分支有命题逻辑(Propositional Logic )以及一阶逻辑(FOL)等谓词逻辑。

无人机技术

无人机(Uncrewed vehicle、Unmanned vehicle、Drone)或称无人载具是一种无搭载人员的载具。通常使用遥控、导引或自动驾驶来控制。可在科学研究、军事、休闲娱乐用途上使用。

百度智能云机构

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是一家互联网综合信息服务公司,更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2000年1月1日创立于中关村,公司创始人李彦宏拥有“超链分析”技术专利,也使中国成为美国、俄罗斯、和韩国之外,全球仅有的4个拥有搜索引擎核心技术的国家之一。

http://www.baidu.com
旷视科技机构

旷视成立于2011年,是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公司。深度学习是旷视的核心竞争力,我们打造出自研的AI生产力平台Brain++并开源其核心——深度学习框架“天元”,实现了算法的高效开发与部署。在持续引领技术进步的同时,我们推动AI产业的商业化落地,聚焦个人物联网、城市物联网、供应链物联网三大赛道,为个人用户带来更出色的美学体验与安全保障、让城市空间更有序、并帮助企业实现工业、仓储数字化升级。我们提供包括算法、软件和硬件产品在内的全栈式、一体化解决方案。

https://www.megvii.com
机器之心机构

机器之心,成立于2014年,是国内最具影响力、最专业、唯一用于国际品牌的人工智能信息服务与产业服务平台。目前机器之心已经建立起涵盖媒体、数据、活动、研究及咨询、线下物理空间于一体的业务体系,为各类人工智能从业者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和产业服务。

https://www.jiqizhixin.com/
创新奇智机构

创新奇智(AInnovation)以“人工智能赋能商业价值”为使命,是中国领先的企业级AI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用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企业提供 AI 产品及解决方案,通过 AI 赋能助力企业客户及合作伙伴提升商业效率和价值,实现数字化转型。 创新奇智以“技术产品”+“行业场景”双轮驱动模式,为制造、金融等行业提供人工智能产品及解决方案。公司成立以来快速成长,目前已在多个城市落地,形成全国性布局,下设“赛迪奇智”和“中铁奇智”两家制造业子公司,深度耕耘智能制造。

http://www.ainnovation.com/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