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I寒冬论再起,从图像到语音再到自动驾驶这三个人工智能赛道轮番被诟病,特别是语音赛道,如今更是备受美元资本市场冷落。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呢?我想主要还是大家当前的认知和信心问题,因为从实际商业化进程来看,图像和语音是人工智能领域早就规模商业化的领域,图像主要是面向安防等行业的专业应用,而语音主要是以智能音箱为代表的面向消费电子的个人应用,其他比如金融、医疗、零售、客服等AI应用相对规模还是小一些,而自动驾驶更是需要时间,短期内商业普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从最近五年的融资事例来看,人工智能的融资总额还在上升,但是已经越来越集中于A轮以后的企业,也就是说资本更加看较为成熟的AI公司。
事实上,商业化进程更快的技术率先遇到信心低谷也是正常现象,毕竟技术和市场都存在一定的交叉周期,过早落地就意味着暴露出更多实际应用的问题,这就需要资本低谷来消化技术爆发早期的泡沫,这总比一些技术或者产品的“见光死”要好很多。早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也都经历了类似的阶段,智能手机的孕育期也超过了十年并且更迭了一波巨头才实现爆发前夜的积累,似乎有点符合股票市场的艾略特波浪理论。不过语音相对更加凄惨一些,基础技术的研究差不多有60多年的历史,直到最近几年才有像样一点的产业落地,而且语音相对图像天生就没有夺目的本领,语音赛道的低调让人觉得没有图像赛道那样炫目多彩。这一点其实就很不符合美元基金的审美逻辑,美元基金强调的是故事的性感,而且更加希望公司能够登陆美股市场。当然,换个角度来看,语音赛道并非一个烧钱的赛道,事实上烧钱的业务本身也有问题,技术的优势在于先发优势,只有唯快不破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资本只是帮助构建壁垒的工具。这个世界有太多事情并不是烧钱就能获得的,正确往往就是不容易。比如人工智能和区块链,虽然区块链的技术理念很好,但是太过于炒作并且只为牟利不顾道德,所以从全球关注趋势来看,可以借用一句俗语“We know more than we can tell”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