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苹果要收购自动驾驶公司Drive.ai? 不,他们只想要"技术工程化"人才

做自动驾驶,不要把大公司战略思路与创业公司存活思路搞混淆,参见华为的举措。

撰文 | 宇多田

2019年3月4日,正是Drive.ai被爆出迫切寻求买家的时间点。

 而3个月后的今天,来自苹果公司的收购意向不知是否能满足让Drive.ai以另一种方式活下去的条件。

 据科技媒体Information的一份爆料内容显示,全球最有钱的科技公司苹果正在与Drive.ai洽谈收购事宜,但是这项收购的目的性非常明显——只招揽可用的人才。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一直对Drive.ai这家自动驾驶创业公司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非常感兴趣。

因此,尽管Drive.ai目前雇佣了超过150名工程师,但可能最终只有数十名工程师能够进入位于库比蒂诺的苹果总部。

 不过,以上都建立在这项收购协议达成的基础上。

事实是,按照苹果此前对待各类收购传闻的一贯模糊的样板回复——「苹果会不时收购一些规模较小的科技公司,但我们通常不讨论自己的目的或计划」。

 但这次苹果于几个小时前公开回复的态度稍有不同:我们不对猜测发表评论。

 这意味着,如果两家公司确实在进行谈判,那也未达成任何协议。

 别忘了,三年前还曾谣传过苹果要收购豪车制造商迈凯轮和自动驾驶电动小车公司Lit Motors,最后都不了了之。

 当然,把「对一小部分工程师感兴趣『约等于』收购一家公司」,这个对标也略显勉强。


Drive.ai在Facebook上的账号封面,图为公司部门团队

Drive.ai一直在努力「寻求卖身」的过程,被外界视为「自动驾驶产业正在举步维艰」的证据。

 这家公司在几个月前被爆出已经委托香港投行富瑞作为顾问,并从今年2月就开始向几家最大的竞争对手告知出售意向。

 但实际上,与其说是自动驾驶正在经历寒冬,倒不如说是学术派单点技术团队逃不过要被收购的宿命。

 「这些公司喜欢从『炫技起家』,先把自己的技术秀出来再说。但是这些公司没搞清楚自己创业公司的身份到底能够做到什么,更重要的是没搞懂自己的客户是谁。」 一位不具名业内人士告诉机器之能。

 两年前,Drive.ai一段约4分钟的自动驾驶路测视频曾在网上引起了巨大关注度,而以董事身份加入公司的吴恩达与出身斯坦福的核心技术团队,让Drive.ai曾无可争议成为圈内最热门的自动驾驶去创业公司之一。

 然而,单一维度的高超技术,在进行工业与产业转化时,要不得不进行某些抉择:

  • 走滴滴式的车辆运营商业化路线,意味着你要做好屯好「活过10年」粮食的准备。

说的再难听一点,滴滴到现在都没盈利,凭什么一家还要负担技术成本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就能完成整套「扭亏为盈」的大转身。能有这种烧钱本事的,一定是有其财源续命的大公司。

  • 抱车厂大腿,意味着你不能用那套代码bug理论与跟对方交涉。

这是当下很多「求活」的自动驾驶技术公司的普遍选择。但汽车与人工智能,乃至互联网由于是在近年来才产生一些交集,因此这几乎是两套语言体系,不可避免会产生冲突。

譬如,追求安全的汽车界就对bug这个词深恶痛绝;而一些从学术圈走出来的AI技术团队,对汽车工程化操作几乎一窍不通,唯一的办法就是双方深度磨合。

因此,秉着谁给钱谁就是「爸爸」的理论,许多技术公司一直强调追求全栈能力或搭建全栈团队,某种程度上不仅是对自己建立技术护城河的要求,也是在默默遵循汽车行业的游戏规则。

而目前来看,对于很多尚在独立走路的单点技术公司,做一个Tier2和Tier3供应商,是一个更现实且被普遍采纳的身份选择。

因此,我们其实并不理解,在2016年2月,Drive.ai联合创始人,同时也是吴恩达妻子的Carol Reiley还曾公开表示「 将开发一套精密的自动驾驶系统卖给汽车制造商」。

但到了2018年,公司的商业路径就变成由自己在美国一些城市开展试点项目,在简单路线中运营面向大众的自动驾驶接驳车了。

当然,并不是没有这么做的技术公司。自动驾驶技术公司Nuro,就自己在整装配送小车,开展货物配送和半封闭园区的运营生意。

但参见这家公司最新一轮将近10亿美元的融资额度,Drive.ai迄今为止7700万美元的融资总额,看起来并不能承载其走无人车运营路线的这一「梦想」。

因此,寻求「卖技术」,成了这家孵化于学术圈的技术公司唯一的选择。

2018年10月, Drive.ai 宣布在德克萨斯州阿灵顿市(Arlington)开展其自动驾驶试点服务

从另一方面来看,苹果对待自动驾驶暧昧不明的态度,让外界一直很抓狂。

这就导致我们可能刚刚在前几天看到「苹果要研发自动驾驶系统」这个消息,今天却获知「他们的自动驾驶部门裁了好几百人」。

这就让很多评论家和媒体也变得非常精分。刚刚在昨天表示「苹果不可能做自动驾驶」,今天又表示「苹果又露出了对自动驾驶的兴趣」。

坦率讲,对于自动驾驶这条赛道,我们不能把创业公司的活法与技术巨头的想法放在一起考量。

经济寒冬是有的,疯狂烧钱让公司财务官和投资人时不时怒斥和撤资也是有的,但是这件事情是必须要做的,特别是相关人才的价值是不会褪色的。 

就像谷歌已经做了10年自动驾驶,要被裁撤的谣言不知道疯传了多少次,但公司最终选择用分拆和引入外部资本的方式也没有放弃过这个项目。

而最近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7年前一个论坛上的预言被网友疯狂转发,也可以放在这里被借鉴一下:

「我们做终端操作系统是出于战略的考虑。我们可能坚持做几十年都不用,但还是得做,一旦公司出现战略性漏洞,这不是几百亿美金的损失,而是几千亿美金的损失。我们公司今天积累了这么多财富,这些财富可能就是因为那一个点,让别人卡住,然后死掉。」

苹果有钱,这个领域还有成长时间,方向是正确的,为什么不做?

因此,即便今年年初苹果名为「泰坦」的自动驾驶项目被曝光裁撤200人,但这几百人对于一个几千人的部门来说,并不是一个撼动根本的决定。

「增加一个功能或者减少一个零部件,都会让一个项目产生人员的变动,对于一个目标不确定的部门就更说明不了什么。」 一位汽车行业工程师表示。

除了这个消息,苹果在接下来针对自动驾驶研发的动作和态度其实已经愈加明朗化:

今年4月,路透社曾指出苹果正在跟至少4家硬件供应商进行谈判,为自动驾驶汽车开发革命性激光雷达系统;

而据机器之能获得的消息,苹果公司仍然在积极从各大知名院校和相关实验室挖相关人才,特别是能将技术工程化的特定人才。

「苹果与谷歌不一样,它是真的商业化产品化导向非常强。所以传言苹果收购Lit Motors我会觉得很奇怪。因为苹果不喜欢漂亮的技术,而且Lit在大规模生产方面没有任何知识储备和经验。」 Autoblog评论人Joel Stocksdale曾在2年前发表过对苹果收购兴趣的看法。

而Information此次特别提到苹果对Dirve.ai某一部分工程师有浓厚兴趣,原因也很明确——

这一部分工程师非常精通神经网络在自动驾驶软件中的应用,苹果需要借助他们的知识开发出一套完整的汽车系统。

当下,虽然苹果最近向机动车管理局提交的一份文件显示出,他们的无人车数量有所减少。但是他们内部关于汽车的相关项目则一直层出不穷,包括智能家居平台、自动驾驶货车系统、激光雷达系统、拼车平台……

大概能尝试的都在尝试。

不得不说,即便苹果最终做不出一件成功的自动驾驶产品,相关工程人才也不会失去他们的价值。

产业自动驾驶苹果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