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Beijing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BAAI,2018年11月成立)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智源学者计划暨联合实验室发布会」。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北京市科委和海淀区政府推动成立,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百度、小米、字节跳动、美团点评、旷视科技等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优势单位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开展四项任务: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共建联合实验室、建设人工智能社区、加强产学研合作。
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原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技术官、源码资本投资合伙人张宏江担任首届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系主任黄铁军担任首任院长。
智源研究院是北京智源行动计划的一部分。北京智源行动计划是在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由企业、高校、院所等共同提出,是北京服务人工智能发展的顶层设计。
据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所言,北京市科委在2018和2019年两年为智源研究院提供了3.4亿元的资金支持。今后,北京市科委还将支持智源研究院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等部门支持,承接国家科技创新 2030 —「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任务。
「不光是给钱,我们还给人。」张光连说,「把我们的(曹)处长不干行政职务了,派到这儿当副院长,全职打破铁饭碗,到瓷饭碗这儿来工作,全身心投入。」
智源研究院的愿景目标是:按照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总体部署,支持科学家勇闯人工智能科技前沿“无人区”,推动人工智能理论、方法、工具、系统等方面取得变革性、颠覆性突破,引领人工智能学科前沿和技术创新方向,推动北京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学术思想、基础理论、顶尖人才、企业创新和发展政策的源头,支撑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深度应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
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关键在于人才。
「『智源学者计划』的目标就是要找到最好的人,给他自由支配的经费,提供他需要的资源,支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特定方向上的重大基础问题研究,或者开展前沿问题的自由探索。」黄铁军院长在介绍中说。
「智源学者计划」将依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优势高校院所,以及旷视等骨干企业研究院,对智源科学家首席(CS)、智源研究项目经理(PM)、智源研究员(PI)和智源青年科学家四类人才进行重点支持。
1. 智源首席科学家(Chief Scientist 简称:CS)
(1)支持对象:工作在科研一线,具有强原始创新能力,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工程项目实施中,创造性地解决了人工智能重点领域的关键难题的领军人才。
(2)选拔方式:由智源专家委员会定向邀请。
(3)工作职责:负责把握学术方向,并对方向进行规划、确定领域项目。
2. 智源研究项目经理(Project Manager 简称:PM)
(1)支持对象:兼备学术方向技术能力和管理才能的复合型人才。
(2)选拔方式:由智源首席研究员(PI)推荐。
(3)工作职责:对项目进行管理,定期与智源首席研究员(PI)、智源研究院、智源首席科学家(CS)进行沟通。
3. 智源研究员(Principle Investigator 简称:PI)
(1)支持对象: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原始创新上有所突破,对学科发展发挥了重要带动作用的研究人员。
(2)选拔方式:由智源首席科学家(CS)推荐。
(3)工作职责:组织及开展学术科研。
4. 智源青年科学家
(1)支持对象:38岁以下,有着广阔学术视野、创新思维以及突出发展潜力的青年科学家。
(2)选拔方式:由智源研究院面向北京人工智能领域优势高校院所及企业开展定向征集。
(3)工作职责:根据个人擅长领域或研究兴趣方向,开展AI领域内的开放性探索。
经过提名、初评、审议等流程,已经遴选出首批智源学者候选人,共21人,并即将启动公示程序。(公示信息将通过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网站及公众号对外公布。)
会上,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张光连宣读了首批智源学者候选人名单:
人工智能数理基础重大方向首席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张文平教授;
智源研究项目经理:
北京大学夏壁灿教授;
人工智能数理基础重大研究方向智源研究员:共10位,他们分别是:
北京大学 董彬副教授、李铁军教授、林伟研究员、文再文副教授、杨超教授、张志华教授;
清华大学 邓柯副教授、史作强副教授;
中科院数学系统科学研究院 戴彧红研究员、明平兵研究员。
首批青年科学家候选人,共9名,其中,数理基础方向5名,机器学习方向4名,他们分别是:
北京大学 特聘研究员 朱占星
北京大学 副研究员 章斯鑫
北京大学 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王涵
北京大学 副教授 邵嗣烘
清华大学 助理教授 林乾
清华大学 助理教授 黄高
清华大学 长聘副教授 崔鹏
清华大学 长聘副教授 唐平中
旷视科技研究院 模型研究组负责人 张祥雨博士(年仅28岁,是首批青年科学家候选人中最年轻的)
据悉,首批智源学者将致力于打破基于计算机实验和神经科学的人工智能的惯用建模范式,以可解释性的新型人工智能模型、新型的机器学习算法、深度学习的基础研究为研究内容,解决人工智能面临的可计算性、可解释性、泛化性、稳定性等基础理论问题,建立以数学与统计理论为第一原理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方法论。
这21位智源学者候选人的信息将在智源研究院官网进行公布,一个月的公示期后,若无意外,智源研究院将与他们签订聘任协议。
届时,智源研究院将直接向他们支付费用,「不用走单位的人事体制,直接研究院我们负责任。」黄院长说,「我们看重他是一个有潜力的人,我们就直接给他,大概就是不低于50万的每年的支持力度(每个人)。」
这些智源学者不需要在智源研究院办公,还在原单位继续从事学术研究,成果也全部属于其所在单位,「研究院不拥有也不期望去获得任何知识产权」,「因为他做的是人工智能,是符合国家的战略方向,是符合北京市的方向,所以我们给他支持。」黄院长说。
此外,这些智源学者在科研工作中所需要的经费,也会获得研究院支持。黄院长表示,只要不用到违规,怎么用,完全由自己决定。
黄院长还表示,智源学者的申报不是每年只有一次,而是不分批次,只要是符合要求的人才,通过申报程序,可以随时进入研究院支持的范围。
黄铁军表示,今年将计划遴选智源学者100人,大概覆盖5到7个重大方向,其中,青年科学家30-50人。2020年和2021年再分别增加100人,智源学者总体规模保持在300人左右。
「我们这一次所谓第一批(9位科学家),树立了基础和机器学习两个方向,组织方向过程中发现(这不是我们的全部),只是跟这两个方向相关。人工智能面比这个宽的多,所以后续大家推荐青年科学家的时候,可以放开去想,并不是说一定跟他们9位研究方向去比,这个不用比。」黄铁军在论坛环节补充道,
「北京的人工智能真正未来的标志性突破,我们真的希望不拘一格来支持,甚至于本科生。我觉得是这样。包括咱们现在的青年科学家,发现那种苗子的时候,一样的,我们该需要支持,就给他支持。」
同时,智源研究院秉承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坚持高标准,智源研究院副院长刘江补充道。
据悉,首批青年科学家推选工作开展以来,清华、北京各单位专家共计推选了54名候选人,参加答辩42人,经专家评审,最终选出了9名。
会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还宣布,与旷视科技成立首个智源联合实验室——「北京智源—旷视智能模型设计与图像感知联合实验室」,并举行了揭牌仪式。旷视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对联合实验室的目标、特色以及拟开展的数据集建设、AI竞赛等工作规划进行了介绍。
附9位智源青年科学家候选人简介:
1. 北京大学 特聘研究员 朱占星:在深度学习的泛化性和鲁棒性方面取得了高水平成果,曾获国际计算机安全领域顶级会议CCS2018最佳论文提名。
2. 北京大学 副研究员 章斯鑫:建立了深度学习和小波分析的联系,论文曾发表在国际机器学习和应用数学顶级期刊上。
3.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王涵:在分子动力学的数值分析方面取得突出成果,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
4. 北京大学 副教授 邵嗣烘:23岁即获中国计算数学学会优秀青年论文一等奖,在计算量子力学前沿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清华大学 助理教授 林乾:在高维数据和复杂模型的统计分析理论方面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是相关领域杰出的青年学者。
6. 清华大学 助理教授 黄高:提出了随机深度网络、自适应推理神经网络等深度学习算法模型,曾获得2017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最佳论文奖。
7. 旷视科技研究院 模型研究组负责人 张祥雨博士:是多个高影响力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主要研发者之一,曾获2016年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最佳论文奖、国际顶级计算机视觉竞赛多项冠军。
8. 清华大学 长聘副教授 崔鹏:在网络表示学习和社会感知的多媒体计算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和省部级一等奖三项,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和国际计算机协会中国新星奖。
9. 清华大学 长聘副教授 唐平中: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博弈论的交叉研究,设计人工智能与优化算法,大幅度提升了互联网公司核心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