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无人配送,制造下一个独角兽

配送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机器人”混战。最近两年的CES展上,无人车、无人配送机器人的竞相亮相,就是例证。这条全新的赛道上,既有像YOGO这样深耕技术多年的初创公司;也有如阿里菜鸟、京东这样自带场景的行业巨头,它们试图在万亿级别的配送市场中,卡住身位,再造一个独角兽。

万亿市场

机器人产业发展已成为智能制造中重要的一个方向。其中,配送机器人因为其需求端——物流行业的庞大体量以及劳动密集的特点,尤其引资本关注,导致其研发竞争也尤为激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占据了全球40%以上的电商交易——每年约为千亿美元。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数据,这一数字已经高于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总和。

从市场看,中国快递和外卖行业在高基数(300亿件/年,4000w单/天)下迎来高速增长(30%+ CGAR)。去年双十一当天,物流包裹突破10亿大关,大致相当于全美二十天的物流货量。而阿里巴巴方面表示,10亿这个量级在不久的未来将会成为常态。

但2018上半年顺丰、申通、韵达等的财报提及,其营业成本增速要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正是用工成本的上升。物流最是劳动力密集行业。但中国的劳动力人口在2012年出现转折点,劳动力红利在下降,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导致人力成本急速上升。

外卖等“城市轻物流”领域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中国在线订餐用户规模达到三亿人,与美国总人口等量。根据美团的招股书,预计2023年餐饮外卖市场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2018年,外卖量约6000万单/每天,保守情况下需要250-300万活跃的骑手来能完成订单任务。按照1:5的比例需要有1250-1500万的骑手池调配,这数字相当于1%的中国人口,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所以外卖行业比较迫切地在寻求技术手段解决问题。

正是有了“刚需”,不管是初创型机器人公司,还是有配送业务场景的平台型公司纷纷发力智能物流方案,使得“无人配送”有了一个可以期待的未来:无人车将外卖或包裹送到楼下,室内机器人再把它送到你手里。

中国?美国?

中国和美国是电商物流的两个重要市场,也是对配送型机器人研发投入最大的两个国家。近年,亚马逊京东、阿里等都陆续有相应的产品落地测试。中美初创类机器人公司的竞争也几乎在同一个时间表上。在无人配送领域,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未来红利都会很大。

美国的人力成本高,可供调配的配送人员更少。而中国有很多封闭式社区,人员出入受限,无人配送会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在这片新蓝海中,中国的机器人公司有可能会率先冲刺。

首先是体量的差异。不管是电商还是外卖平台,中国互联网消费群体的量级都更为庞大。以外卖为例,2015年上市的Grubhub日订单量为43万单左右,差不多也就是美团外卖的五十分之一。美国人的食品消费存在固有习惯,90%的外卖订单来自电话预订,汽车餐厅到处皆是,一次从超市买回1周食材也是很多家庭的惯例。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中国外卖不但订单数量更大而且更加分散,海量的、即时性的订单并发除了中国互联网之外,全世界没有任何国家能够予以满足。所以对及时性的运力需求,中国公司的感知更为强烈。

其次是人口密度。简单来说,中国的人口密度约是美国的5倍。而城市人口,尤其是大城市人口的密度差异更大。人口越密集,意味着总配送成本越低,但末端配送成本占比会相应增加。有统计表明,这个环节已经占到中国配送行业总成本的30%以上,降本增效的紧迫性更高。

最后,亚洲市场比美国市场对机器人的接受程度高。中国人经过10年互联网疾风骤雨式的洗礼,对新鲜事物的宽容心更高。比如,全球扫地机器人增长速度最快的就是中国。

此外,美国的法律法规相对严格。旧金山就颁布了一项规定,将初创企业的配送机器人限制在人口较少的城区活动,且必须有人监视,速度不能超过3英里。反对者担心机器人对行人安全造成影响,尤其是老人和儿童。这使得测试很难在真实的交付情况下展开,继而延迟其商业化的时间。

最后1公里?最后100米?

目前,一些工业型物流机器人,比如AGV机器人、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已经开始投用。它们的使用场景相对比较标准化。但服务型配送机器人是个全新的赛道,大部分的产品处于实验室阶段。

阿里、京东、美团等诸多电商与物流企业纷纷入局,不断加大无人配送的投入。但互联网大公司大都从室外配送切入;而YOGO等初创公司则是从室内配送开始做起。前者的产品更像是无人车,除了自动驾驶的技术,需要解决路权的问题;后者涉及的的机器人技术更复杂,也需要突破室内的管理权限,如电梯的改造等。

但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中国配送机器人的研发方向,大都聚焦在最后1公里还是最后100米的选择上,指向终端效率这个配送行业的沉疴宿疾。此次发布的YOGO Station智能配送站着力于室内最后100米的非标准化递送场景,首次提出了系统性的终端配送方案,通过云端、智能存储分拣柜、配送机器人和IOT设备的联合运作,完成了机器人与人的“最后一棒”交接。

它让物流中的人的使用环节减少了。骑手到达写字楼后,只需把货品放入智能存储分拣柜即可转身离去。配送机器人会听从调度,自行乘坐电梯与“客户”交接,做到真正意义的终端“无人化”,这也是其商业价值所在。YOGO Station测试效果显示,它可为外卖员减少平均每单10-15分钟的配送时长,为单次配送时长的30%。

很多人认为“终端配送”是个细分市场。事实上,只要是“送东西”,不论外部环境如何,最终都会有“室内最后100米”的需要,几乎是全场景的应用覆盖。 如果YOGO能在2019年完成量产,它将在这场机器人的混战中率先突围。

产业工业机器人物流机器人CES 2019
1
相关数据
Amazon机构

亚马逊(英语:Amazon.com Inc.,NASDAQ:AMZN)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跨国电子商务企业,业务起始于线上书店,不久之后商品走向多元化。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线上零售商之一,也是美国《财富》杂志2016年评选的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排行榜中的第44名。

https://www.amazon.com/
相关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技术

从 20 世纪 80 年代首次成功演示以来(Dickmanns & Mysliwetz (1992); Dickmanns & Graefe (1988); Thorpe et al. (1988)),自动驾驶汽车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尽管有了这些进展,但在任意复杂环境中实现完全自动驾驶导航仍被认为还需要数十年的发展。原因有两个:首先,在复杂的动态环境中运行的自动驾驶系统需要人工智能归纳不可预测的情境,从而进行实时推论。第二,信息性决策需要准确的感知,目前大部分已有的计算机视觉系统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自动驾驶导航所无法接受的。

感知技术

知觉或感知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为我们对外界的感官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与感觉不同,知觉反映的是由对象的各样属性及关系构成的整体。

调度技术

调度在计算机中是分配工作所需资源的方法。资源可以指虚拟的计算资源,如线程、进程或数据流;也可以指硬件资源,如处理器、网络连接或扩展卡。 进行调度工作的程序叫做调度器。调度器通常的实现使得所有计算资源都处于忙碌状态,允许多位用户有效地同时共享系统资源,或达到指定的服务质量。 see planning for more details

阿里巴巴机构

阿里巴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里巴巴集团)是以曾担任英语教师的马云为首的18人于1999年在浙江杭州创立的公司。

https://www.alibabagroup.com/
京东机构

京东(股票代码:JD),中国自营式电商企业,创始人刘强东担任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旗下设有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科技子集团、印尼&泰国海外合资跨境电商等核心业务。2013年正式获得虚拟运营商牌照。2014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 2016年6月与沃尔玛达成深度战略合作。

https://www.jd.com
相关技术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