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思源 路 晓坤原创

谷歌终于开源BERT代码:3 亿参数量,机器之心全面解读

最近谷歌发布了基于双向 Transformer 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该预训练模型能高效抽取文本信息并应用于各种 NLP 任务,该研究凭借预训练模型刷新了 11 项 NLP 任务的当前最优性能记录。如果这种预训练方式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那么各种 NLP 任务只需要少量数据进行微调就能实现非常好的效果,BERT 也将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骨干网络。

今日,谷歌终于放出官方代码和预训练模型,包括 BERT 模型的 TensorFlow 实现、BERT-Base 和 BERT-Large 预训练模型和论文中重要实验的 TensorFlow 代码。在本文中,机器之心首先会介绍 BERT 的直观概念、业界大牛对它的看法以及官方预训练模型的特点,并在后面一部分具体解读 BERT 的研究论文与实现,整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如下所示:

1 简介

  • 预训练 NLP 模型

  • 计算力

  • 研究团队

  • 官方预训练模型

2 Transformer 概览

3 BERT 论文解读

  • 输入表征

  • 预训练过程

  • 微调过程

4 官方模型详情

  • 微调预训练 BERT

  • 使用预训练 BERT 抽取语义特征

1 简介

BERT 的核心过程非常简洁,它会先从数据集抽取两个句子,其中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下一句的概率是 50%,这样就能学习句子之间的关系。其次随机去除两个句子中的一些词,并要求模型预测这些词是什么,这样就能学习句子内部的关系。最后再将经过处理的句子传入大型 Transformer 模型,并通过两个损失函数同时学习上面两个目标就能完成训练。

业界广泛认为谷歌新提出来的 BERT 预训练模型主要在三方面会启发今后的研究,即对预训练 NLP 模型的贡献、计算力对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研究团队和工程能力。

预训练 NLP 模型

其实预训练模型或迁移学习很早就有人研究,但真正广受关注还是在近几年。清华大学刘知远表示:「大概在前几年,可能很多人都认为预训练的意义不是特别大,当时感觉直接在特定任务上做训练可能效果会更好。我认为 BERT 相当于在改变大家的观念,即在极大数据集上进行预训练对于不同的 NLP 任务都会有帮助。」

虽然 CV 领域的预训练模型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但 NLP 领域也一直探讨实现无监督预训练的方法,复旦大学邱锡鹏说:「其实早在 16 年的时候,我们在知乎上讨论过 NLP 的发展方向。我记得当初回答 NLP 有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就是怎么充分挖掘无标注数据,而 BERT 这篇论文提供了两个很好的方向来挖掘无标注数据的潜力。虽然这两个方法本身并不新颖,但它相当于做得非常极致。另外一个问题是 Transformer,它当时在机器翻译中已经展示出非常强的能力,其实越大的数据量就越能显示出这个结构的优点,因为它可以叠加非常深的层级。」

深度好奇创始人兼 CTO 吕正东博士最后总结道:「通用的 composition architecture + 大量数据 + 好的 unsupervised 损失函数,带来的好的 sentence model, 可以走很远。它的架构以及它作为 pre-trained model 的使用方式,都非常类似视觉领域的好的深度分类模型,如 AlexNet 和 Residual Net。」

计算力

尽管 BERT 效果惊人,但它需要的计算量非常大,原作者在论文中也表示每次只能预测 15% 的词,因此模型收敛得非常慢。BERT 的作者在 Reddit 上也表示预训练的计算量非常大,Jacob 说:「OpenAI 的 Transformer 有 12 层、768 个隐藏单元,他们使用 8 块 P100 在 8 亿词量的数据集上训练 40 个 Epoch 需要一个月,而 BERT-Large 模型有 24 层、2014 个隐藏单元,它们在有 33 亿词量的数据集上需要训练 40 个 Epoch,因此在 8 块 P100 上可能需要 1 年?16 Cloud TPU 已经是非常大的计算力了。」

吕正东表示:「BERT 是一个 google 风格的暴力模型,暴力模型的好处是验证概念上简单模型的有效性,从而粉碎大家对于奇技淫巧的迷恋; 但暴力模型通常出现的一个坏处是'there is no new physics',我相信不少人对 BERT 都有那种『我也曾经多多少少想过类似的事情』的感觉,虽然也仅仅是想过而已。」

研究团队

最后对于 BERT 的研究团队,微软全球技术院士黄学东说:「包括一作 Jacob 在内,BERT 四个作者有三个是微软前员工。这个研究其实改变了自然语言处理今后的方向,他们的贡献应该和当年微软在计算机视觉中用 ResNet 所造就的贡献是一样的。可惜 Jacob 不是在我们团队做的,我们本来可以多一项光荣的任务。我非常喜欢 Jacob 的东西,他以前也是微软的优秀员工。」

BERT 官方预训练模型

在众多研究者的关注下,谷歌发布了 BERT 的实现代码与预训练模型。其中代码比较简单,基本上是标准的 Transformer 实现,但是发布的预训练模型非常重要,因为它需要的计算力太多。总体而言,谷歌开放了预训练的 BERT-Base 和 BERT-Large 模型,且每一种模型都有 Uncased 和 Cased 两种版本。

其中 Uncased 在使用 WordPiece 分词之前都转换为小写格式,并剔除所有 Accent Marker,而 Cased 会保留它们。项目作者表示一般使用 Uncased 模型就可以了,除非大小写对于任务很重要才会使用 Cased 版本。所有预训练模型及其地址如下:

  • BERT-Base, Uncased:12-layer, 768-hidden, 12-heads, 110M parameters

  • 地址: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bert_models/2018_10_18/uncased_L-12_H-768_A-12.zip

  • BERT-Large, Uncased:24-layer, 1024-hidden, 16-heads, 340M parameters

  • 地址: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bert_models/2018_10_18/uncased_L-24_H-1024_A-16.zip

  • BERT-Base, Cased:12-layer, 768-hidden, 12-heads , 110M parameters

  • 地址:https://storage.googleapis.com/bert_models/2018_10_18/cased_L-12_H-768_A-12.zip

  • BERT-Large, Cased:24-layer, 1024-hidden, 16-heads, 340M parameters(目前无法使用,需要重新生成)。

每一个 ZIP 文件都包含了三部分,即保存预训练模型与权重的 ckpt 文件、将 WordPiece 映射到单词 id 的 vocab 文件,以及指定模型参数的 json 文件。除此之外,谷歌还发布了原论文中将预训练模型应用于各种 NLP 任务的源代码,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查看 GitHub 项目复现论文结果。

BERT 官方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research/bert

最后,这个项目可以在 CPU、GPU 和 TPU 上运行,但是在有 12GB 到 16GB 显存的 GPU 上,很可能模型会发生显存不足的问题。因此读者也可以在 Colab 先试着使用 BERT,如下展示了在 Colab 上使用免费 TPU 微调 BERT 的 Notebook:

BERT Colab 地址:https://colab.sandbox.google.com/github/tensorflow/tpu/blob/master/tools/colab/bert_finetuning_with_cloud_tpus.ipynb

2 Transformer 概览

在整个 Transformer 架构中,它只使用了注意力机制和全连接层来处理文本,因此 Transformer 确实没使用循环神经网络或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特征抽取」这一功能。此外,Transformer 中最重要的就是自注意力机制,这种在序列内部执行 Attention 的方法可以视为搜索序列内部的隐藏关系,这种内部关系对于翻译以及序列任务的性能有显著提升。

Seq2Seq 一样,原版 Transformer 也采用了编码器-解码器框架,但它们会使用多个 Multi-Head Attention、前馈网络、层级归一化和残差连接等。下图从左到右展示了原论文所提出的 Transformer 架构、Multi-Head Attention 和点乘注意力。本文只简要介绍这三部分的基本概念与结构,更详细的 Transformer 解释与实现请查看机器之心的 GitHub 项目:基于注意力机制,机器之心带你理解与训练神经机器翻译系统 。

其中点乘注意力是注意力机制的一般表达形式,将多个点乘注意力叠加在一起可以组成 Transformer 中最重要的 Multi-Head Attention 模块,多个 Multi-Head Attention 模块堆叠在一起就组成了 Transformer 的主体结构,并借此抽取文本中的信息。

改编自论文《Attention is all your need》。

上图右边的点乘注意力其实就是标准 Seq2Seq 模型中的注意力机制。其中 Query 向量与 Value 向量在 NMT 中相当于目标语输入序列与源语输入序列,Query 与 Key 向量的点乘相当于余弦相似性,经过 SoftMax 函数后可得出一组归一化的概率。这些概率相当于给源语输入序列做加权平均,即表示在生成一个目标语单词时源语序列中哪些词是重要的。

上图中间的 Multi-head Attention 其实就是多个点乘注意力并行处理并将最后的结果拼接在一起。这种注意力允许模型联合关注不同位置的不同表征子空间信息,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参数不共享的情况下,多次执行点乘注意力。

最后上图左侧为 Transformer 的整体架构。输入序列首先会转换为词嵌入向量,在与位置编码向量相加后可作为 Multi-Head 自注意力模块的输入,自注意力模块表示 Q、V、K 三个矩阵都是相同的。该模块的输出再经过一个全连接层就可以作为编码器模块的输出。

原版 Transformer 的解码器与编码器结构基本一致,只不过在根据前面译文预测当前译文时会用到编码器输出的原语信息。在 BERT 论文中,研究者表示他们只需要使用编码器抽取文本信息,因此相对于原版架构只需要使用编码器模块。

在模型架构上,BERT 使用了非常深的网络,原版 Transformer 只堆叠了 6 个编码器解码器模块,即上图的 N=6。而 BERT 基础模型使用了 12 个编码器模块(N=12),BERT 大模型堆叠了 24 个编码器模块(N=24)。其中堆叠了 6 个模块的 BERT 基础模型主要是为了和 OpenAI GPT 进行对比。

3 BERT 论文解读

BERT 的全称是基于 Transformer 的双向编码器表征,其中「双向」表示模型在处理某一个词时,它能同时利用前面的词和后面的词两部分信息。这种「双向」的来源在于 BERT 与传统语言模型不同,它不是在给定所有前面词的条件下预测最可能的当前词,而是随机遮掩一些词,并利用所有没被遮掩的词进行预测。下图展示了三种预训练模型,其中 BERT 和 ELMo 都使用双向信息,OpenAI GPT 使用单向信息。

图:选自《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如上所示为不同预训练模型的架构,BERT 可以视为结合了 OpenAI GPT 和 ELMo 优势的新模型。其中 ELMo 使用两条独立训练的 LSTM 获取双向信息,而 OpenAI GPT 使用新型的 Transformer 和经典语言模型只能获取单向信息。BERT 的主要目标是在 OpenAI GPT 的基础上对预训练任务做一些改进,以同时利用 Transformer 深度模型与双向信息的优势。

输入表征

前面已经了解过 BERT 最核心的过程就是同时预测加了 MASK 的缺失词与 A/B 句之间的二元关系,而这些首先都需要体现在模型的输入中,在 Jacob 等研究者的原论文中,有一张图很好地展示了模型输入的结构。

图:选自《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如上所示,输入有 A 句「my dog is cute」和 B 句「he likes playing」这两个自然句,我们首先需要将每个单词及特殊符号都转化为词嵌入向量,因为神经网络只能进行数值计算。其中特殊符 [SEP] 是用于分割两个句子的符号,前面半句会加上分割编码 A,后半句会加上分割编码 B。

因为要建模句子之间的关系,BERT 有一个任务是预测 B 句是不是 A 句后面的一句话,而这个分类任务会借助 A/B 句最前面的特殊符 [CLS] 实现,该特殊符可以视为汇集了整个输入序列的表征。

最后的位置编码是 Transformer 架构本身决定的,因为基于完全注意力的方法并不能像 CNN 或 RNN 那样编码词与词之间的位置关系,但是正因为这种属性才能无视距离长短建模两个词之间的关系。因此为了令 Transformer 感知词与词之间的位置关系,我们需要使用位置编码给每个词加上位置信息。

预训练过程

BERT 最核心的就是预训练过程,这也是该论文的亮点所在。简单而言,模型会从数据集抽取两句话,其中 B 句有 50% 的概率是 A 句的下一句,然后将这两句话转化前面所示的输入表征。现在我们随机遮掩(Mask 掉)输入序列中 15% 的词,并要求 Transformer 预测这些被遮掩的词,以及 B 句是 A 句下一句的概率这两个任务。

首先谷歌使用了 BooksCorpus(8 亿词量)和他们自己抽取的 Wikipedia(25 亿词量)数据集,每次迭代会抽取 256 个序列(A+B),一个序列的长度为小于等于 512 个「词」。因此 A 句加 B 句大概是 512 个词,每一个「句子」都是非常长的一段话,这和一般我们所说的句子是不一样的。这样算来,每次迭代模型都会处理 12.8 万词。

对于二分类任务,在抽取一个序列(A+B)中,B 有 50% 的概率是 A 的下一句。如果是的话就会生成标注「IsNext」,不是的话就会生成标注「NotNext」,这些标注可以作为二元分类任务判断模型预测的凭证。

对于 Mask 预测任务,首先整个序列会随机 Mask 掉 15% 的词,这里的 Mask 不只是简单地用「[MASK]」符号代替某些词,因为这会引起预训练与微调两阶段不是太匹配。所以谷歌在确定需要 Mask 掉的词后,80% 的情况下会直接替代为「[MASK]」,10% 的情况会替代为其它任意的词,最后 10% 的情况会保留原词。

  • 原句:my dog is hairy

  • 80%:my dog is [MASK]

  • 10%:my dog is apple

  • 10%:my dog is hairy

注意最后 10% 保留原句是为了将表征偏向真实观察值,而另外 10% 用其它词替代原词并不会影响模型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因为它只占所有词的 1.5%(0.1 × 0.15)。此外,作者在论文中还表示因为每次只能预测 15% 的词,因此模型收敛比较慢。

微调过程

最后预训练完模型,就要尝试把它们应用到各种 NLP 任务中,并进行简单的微调。不同的任务在微调上有一些差别,但 BERT 已经强大到能为大多数 NLP 任务提供高效的信息抽取功能。对于分类问题而言,例如预测 A/B 句是不是问答对、预测单句是不是语法正确等,它们可以直接利用特殊符 [CLS] 所输出的向量 C,即 P = softmax(C * W),新任务只需要微调权重矩阵 W 就可以了。

对于其它序列标注或生成任务,我们也可以使用 BERT 对应的输出信息作出预测,例如每一个时间步输出一个标注或词等。下图展示了 BERT 在 11 种任务中的微调方法,它们都只添加了一个额外的输出层。在下图中,Tok 表示不同的词、E 表示输入的嵌入向量、T_i 表示第 i 个词在经过 BERT 处理后输出的上下文向量。

图:选自《BERT: Pre-training of Deep Bidirectional Transformers for Language Understanding》。

如上图所示,句子级的分类问题只需要使用对应 [CLS] 的 C 向量,例如(a)中判断问答对是不是包含正确回答的 QNLI、判断两句话有多少相似性的 STS-B 等,它们都用于处理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级的分类还包含(b)中判语句中断情感趋向的 SST-2 和判断语法正确性的 CoLA 任务,它们都是处理句子内部的关系。

在 SQuAD v1.1 问答数据集中,研究者将问题和包含回答的段落分别作为 A 句与 B 句,并输入到 BERT 中。通过 B 句的输出向量,模型能预测出正确答案的位置与长度。最后在命名实体识别数据集 CoNLL 中,每一个 Tok 对应的输出向量 T 都会预测它的标注是什么,例如人物或地点等。

4 官方模型详情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谷歌官方发布的 BERT 项目,这一部分主要会讨论如何在不同的 NLP 任务中微调预训练模型,以及怎样使用预训练 BERT 抽取文本的语义特征。此外,原项目还展示了 BERT 的预训练过程,但由于它需要的计算力太大,因此这里并不做介绍,读者可详细阅读原项目的说明文件。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oogle-research/bert

微调预训练 BERT

该项目表示原论文中 11 项 NLP 任务的微调都是在单块 Cloud TPU(64GB RAM)上进行的,目前无法使用 12GB - 16GB 内存的 GPU 复现论文中 BERT-Large 模型的大部分结果,因为内存匹配的最大批大小仍然太小。但是基于给定的参数BERT-Base 模型在不同任务上的微调应该能够在一块 GPU(显存至少 12GB)上运行。

这里主要介绍如何在句子级的分类任务以及标准问答数据集(SQuAD)微调 BERT-Base 模型,其中微调过程主要使用一块 GPU。而 BERT-Large 模型的微调读者可以参考原项目。

以下为原项目中展示的句子级分类任务的微调,在运行该示例之前,你必须运行一个脚本下载GLUE data,并将它放置到目录$GLUE_DIR。然后,下载预训练BERT-Base模型,解压缩后存储到目录$BERT_BASE_DIR。
GLUE data 脚本地址:https://gist.github.com/W4ngatang/60c2bdb54d156a41194446737ce03e2e
该示例代码在Microsoft Research Paraphrase Corpus(MRPC)上对BERT-Base进行微调,该语料库仅包含3600个样本,在大多数GPU上该微调过程仅需几分钟。

export BERT_BASE_DIR=/path/to/bert/uncased_L-12_H-768_A-12export GLUE_DIR=/path/to/glue

python run_classifier.py \
  --task_name=MRPC \
  --do_train=true \
  --do_eval=true \
  --data_dir=$GLUE_DIR/MRPC \
  --vocab_file=$BERT_BASE_DIR/vocab.txt \
  --bert_config_file=$BERT_BASE_DIR/bert_config.json \
  --init_checkpoint=$BERT_BASE_DIR/bert_model.ckpt \
  --max_seq_length=128 \
  --train_batch_size=32 \
  --learning_rate=2e-5 \
  --num_train_epochs=3.0 \
  --output_dir=/tmp/mrpc_output/

输出如下:

***** Eval results *****
  eval_accuracy = 0.845588
  eval_loss = 0.505248
  global_step = 343
  loss = 0.505248

可以看到,开发集准确率是84.55%。类似MRPC这样的较小数据集在开发集准确率上方差较高,即使是从同样的预训练检查点开始运行。如果你重新运行多次(确保使用不同的output_dir),结果将在84%和88%之间。注意:你或许会看到信息“Running train on CPU.”这只是表示模型不是运行在Cloud TPU上而已。

通过预训练BERT抽取语义特征
对于原论文11项任务之外的试验,我们也可以通过预训练BERT抽取定长的语义特征向量。因为在特定案例中,与其端到端微调整个预训练模型,直接获取预训练上下文嵌入向量会更有效果,并且也可以缓解大多数内存不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输入token的上下文嵌入向量指预训练模型隐藏层生成的定长上下文表征。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脚本extract_features.py 抽取语义特征:

# Sentence A and Sentence B are separated by the ||| delimiter.# For single sentence inputs, don't use the delimiter.echo 'Who was Jim Henson ? ||| Jim Henson was a puppeteer' > /tmp/input.txt

python extract_features.py \
  --input_file=/tmp/input.txt \
  --output_file=/tmp/output.jsonl \
  --vocab_file=$BERT_BASE_DIR/vocab.txt \
  --bert_config_file=$BERT_BASE_DIR/bert_config.json \
  --init_checkpoint=$BERT_BASE_DIR/bert_model.ckpt \
  --layers=-1,-2,-3,-4 \
  --max_seq_length=128 \
  --batch_size=8

上面的脚本会创建一个JSON文件(每行输入占一行),JSON文件包含layers指定的每个Transformer层的BERT激活值(-1是Transformer的最后一个隐藏层)。注意这个脚本将生成非常大的输出文件,默认情况下每个输入token 会占据 15kb 左右的空间。
最后,项目作者表示它们近期会解决GPU显存占用太多的问题,并且会发布多语言版的BERT预训练模型。他们表示只要在维基百科有比较大型的数据,那么他们就能提供预训练模型,因此我们还能期待下次谷歌发布基于中文语料的BERT预训练模型。

参考链接:

https://arxiv.org/pdf/1810.04805.pdf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8203515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9nfqxz/r_bert_pretraining_of_deep_bidirectional/

工程BERT谷歌TransformerNLP预训练
25
相关数据
基于Transformer 的双向编码器表征技术

BERT是谷歌发布的基于双向 Transformer的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该预训练模型能高效抽取文本信息并应用于各种NLP任务,并刷新了 11 项 NLP 任务的当前最优性能记录。BERT的全称是基于Transformer的双向编码器表征,其中“双向”表示模型在处理某一个词时,它能同时利用前面的词和后面的词两部分信息。

权重技术

线性模型中特征的系数,或深度网络中的边。训练线性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每个特征的理想权重。如果权重为 0,则相应的特征对模型来说没有任何贡献。

感知技术

知觉或感知是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官时,脑对外界的整体的看法和理解,为我们对外界的感官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在认知科学中,也可看作一组程序,包括获取信息、理解信息、筛选信息、组织信息。与感觉不同,知觉反映的是由对象的各样属性及关系构成的整体。

神经机器翻译技术

2013 年,Nal Kalchbrenner 和 Phil Blunsom 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器翻译的新型端到端编码器-解码器结构 [4]。该模型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将给定的一段源文本编码成一个连续的向量,然后再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作为解码器将该状态向量转换成目标语言。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神经机器翻译(NMT)的诞生;神经机器翻译是一种使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获取自然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方法。NMT 的非线性映射不同于线性的 SMT 模型,而且是使用了连接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状态向量来描述语义的等价关系。此外,RNN 应该还能得到无限长句子背后的信息,从而解决所谓的「长距离重新排序(long distance reordering)」问题。

自注意力技术

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有时也称为内部注意力,它是一种涉及单序列不同位置的注意力机制,并能计算序列的表征。自注意力在多种任务中都有非常成功的应用,例如阅读理解、摘要概括、文字蕴含和语句表征等。自注意力这种在序列内部执行 Attention 的方法可以视为搜索序列内部的隐藏关系,这种内部关系对于翻译以及序列任务的性能非常重要。

词嵌入技术

词嵌入是自然语言处理(NLP)中语言模型与表征学习技术的统称。概念上而言,它是指把一个维数为所有词的数量的高维空间嵌入到一个维数低得多的连续向量空间中,每个单词或词组被映射为实数域上的向量。

参数技术

在数学和统计学裡,参数(英语:parameter)是使用通用变量来建立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当这种关系很难用方程来阐述时)的一个数量。

收敛技术

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逻辑学中,收敛指的是不同的变换序列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个结论(变换终止),并且得出的结论是独立于达到它的路径(他们是融合的)。 通俗来说,收敛通常是指在训练期间达到的一种状态,即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之后,训练损失和验证损失在每次迭代中的变化都非常小或根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如果采用当前数据进行额外的训练将无法改进模型,模型即达到收敛状态。在深度学习中,损失值有时会在最终下降之前的多次迭代中保持不变或几乎保持不变,暂时形成收敛的假象。

损失函数技术

在数学优化,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决策理论,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等领域,损失函数或成本函数是将一或多个变量的一个事件或值映射为可以直观地表示某种与之相关“成本”的实数的函数。

超参数技术

在机器学习中,超参数是在学习过程开始之前设置其值的参数。 相反,其他参数的值是通过训练得出的。 不同的模型训练算法需要不同的超参数,一些简单的算法(如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不需要。 给定这些超参数,训练算法从数据中学习参数。相同种类的机器学习模型可能需要不同的超参数来适应不同的数据模式,并且必须对其进行调整以便模型能够最优地解决机器学习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对超参数进行优化,以找到一个超参数元组(tuple),由这些超参数元组形成一个最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将在给定的独立数据上预定义的损失函数最小化。

TensorFlow技术

TensorFlow是一个开源软件库,用于各种感知和语言理解任务的机器学习。目前被50个团队用于研究和生产许多Google商业产品,如语音识别、Gmail、Google 相册和搜索,其中许多产品曾使用过其前任软件DistBelief。

注意力机制技术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神经注意机制类比成一个可以专注于输入内容的某一子集(或特征)的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最早是由 DeepMind 为图像分类提出的,这让「神经网络在执行预测任务时可以更多关注输入中的相关部分,更少关注不相关的部分」。当解码器生成一个用于构成目标句子的词时,源句子中仅有少部分是相关的;因此,可以应用一个基于内容的注意力机制来根据源句子动态地生成一个(加权的)语境向量(context vector), 然后网络会根据这个语境向量而不是某个固定长度的向量来预测词。

张量技术

张量是一个可用来表示在一些矢量、标量和其他张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多线性函数,这些线性关系的基本例子有内积、外积、线性映射以及笛卡儿积。其坐标在 维空间内,有 个分量的一种量,其中每个分量都是坐标的函数,而在坐标变换时,这些分量也依照某些规则作线性变换。称为该张量的秩或阶(与矩阵的秩和阶均无关系)。 在数学里,张量是一种几何实体,或者说广义上的“数量”。张量概念包括标量、矢量和线性算子。张量可以用坐标系统来表达,记作标量的数组,但它是定义为“不依赖于参照系的选择的”。张量在物理和工程学中很重要。例如在扩散张量成像中,表达器官对于水的在各个方向的微分透性的张量可以用来产生大脑的扫描图。工程上最重要的例子可能就是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了,它们都是二阶张量,对于一般线性材料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一个四阶弹性张量来决定。

计算机视觉技术

计算机视觉(CV)是指机器感知环境的能力。这一技术类别中的经典任务有图像形成、图像处理、图像提取和图像的三维推理。目标识别和面部识别也是很重要的研究领域。

机器翻译技术

机器翻译(MT)是利用机器的力量「自动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言)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机器翻译方法通常可分成三大类: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RBMT)、统计机器翻译(SMT)和神经机器翻译(NMT)。

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那时候研究者构想了「感知器(perceptron)」的想法。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通常被称为「联结主义者(Connectionist)」,因为这种模型模拟了人脑的功能。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是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应用梯度下降训练的。目前神经网络有两大主要类型,它们都是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其中 RNN 又包含长短期记忆(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等等。深度学习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神经网络帮助其取得更好结果的技术。尽管神经网络主要用于监督学习,但也有一些为无监督学习设计的变体,比如自动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卷积神经网络技术

卷积神经网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它的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一部分覆盖范围内的周围单元,对于大型图像处理有出色表现。卷积神经网路由一个或多个卷积层和顶端的全连通层(对应经典的神经网路)组成,同时也包括关联权重和池化层(pooling layer)。这一结构使得卷积神经网路能够利用输入数据的二维结构。与其他深度学习结构相比,卷积神经网路在图像和语音识别方面能够给出更好的结果。这一模型也可以使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相比较其他深度、前馈神经网路,卷积神经网路需要考量的参数更少,使之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深度学习结构。 卷积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具有已知的、网格状拓扑的数据的神经网络。例如时间序列数据,它可以被认为是以一定时间间隔采样的一维网格,又如图像数据,其可以被认为是二维像素网格。

准确率技术

分类模型的正确预测所占的比例。在多类别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正确的预测数/样本总数。 在二元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真正例数+真负例数)/样本总数

映射技术

映射指的是具有某种特殊结构的函数,或泛指类函数思想的范畴论中的态射。 逻辑和图论中也有一些不太常规的用法。其数学定义为:两个非空集合A与B间存在着对应关系f,而且对于A中的每一个元素x,B中总有有唯一的一个元素y与它对应,就这种对应为从A到B的映射,记作f:A→B。其中,y称为元素x在映射f下的象,记作:y=f(x)。x称为y关于映射f的原象*。*集合A中所有元素的象的集合称为映射f的值域,记作f(A)。同样的,在机器学习中,映射就是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

余弦相似性技术

余弦相似性通过测量两个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来度量它们之间的相似性。0度角的余弦值是1,而其他任何角度的余弦值都不大于1;并且其最小值是-1。从而两个向量之间的角度的余弦值确定两个向量是否大致指向相同的方向。两个向量有相同的指向时,余弦相似度的值为1;两个向量夹角为90°时,余弦相似度的值为0;两个向量指向完全相反的方向时,余弦相似度的值为-1。这结果是与向量的长度无关的,仅仅与向量的指向方向相关。余弦相似度通常用于正空间,因此给出的值为0到1之间。

语料库技术

语料库一词在语言学上意指大量的文本,通常经过整理,具有既定格式与标记;事实上,语料库英文 "text corpus" 的涵意即为"body of text"。

命名实体识别技术

命名实体识别(NER)是信息提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的一个子任务,主要涉及如何从文本中提取命名实体并将其分类至事先划定好的类别,如在招聘信息中提取具体招聘公司、岗位和工作地点的信息,并将其分别归纳至公司、岗位和地点的类别下。命名实体识别往往先将整句拆解为词语并对每个词语进行此行标注,根据习得的规则对词语进行判别。这项任务的关键在于对未知实体的识别。基于此,命名实体识别的主要思想在于根据现有实例的特征总结识别和分类规则。这些方法可以被分为有监督(supervised)、半监督(semi-supervised)和无监督(unsupervised)三类。有监督学习包括隐形马科夫模型(HMM)、决策树、最大熵模型(ME)、支持向量机(SVM)和条件随机场(CRF)。这些方法主要是读取注释语料库,记忆实例并进行学习,根据这些例子的特征生成针对某一种实例的识别规则。

大数据技术技术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传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不足以处理它们的大或复杂的数据集的术语。

Alex网络技术

AlexNet是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的名字,最初是与CUDA一起使用GPU支持运行的,AlexNet是2012年ImageNet竞赛冠军获得者Alex Krizhevsky设计的。该网络达错误率大大减小了15.3%,比亚军高出10.8个百分点。AlexNet是由SuperVision组设计的,由Alex Krizhevsky, Geoffrey Hinton和Ilya Sutskever组成。

分类问题技术

分类问题是数据挖掘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机器学习领域,分类问题通常被认为属于监督式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也就是说,分类问题的目标是根据已知样本的某些特征,判断一个新的样本属于哪种已知的样本类。根据类别的数量还可以进一步将分类问题划分为二元分类(binary classification)和多元分类(multiclass classification)。

迁移学习技术

迁移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就是把为任务 A 开发的模型作为初始点,重新使用在为任务 B 开发模型的过程中。迁移学习是通过从已学习的相关任务中转移知识来改进学习的新任务,虽然大多数机器学习算法都是为了解决单个任务而设计的,但是促进迁移学习的算法的开发是机器学习社区持续关注的话题。 迁移学习对人类来说很常见,例如,我们可能会发现学习识别苹果可能有助于识别梨,或者学习弹奏电子琴可能有助于学习钢琴。

特征抽取技术

查询技术

一般来说,查询是询问的一种形式。它在不同的学科里涵义有所不同。在信息检索领域,查询指的是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对信息检索的精确要求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自然语言处理(英语: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缩写作 NLP)是人工智能和语言学领域的分支学科。此领域探讨如何处理及运用自然语言;自然语言认知则是指让电脑“懂”人类的语言。自然语言生成系统把计算机数据转化为自然语言。自然语言理解系统把自然语言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更易于处理的形式。

序列到序列技术

信息抽取技术

信息/数据抽取是指从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文档中提取结构化信息的技术。信息抽取有两部分:命名实体识别(目标是识别和分类真实世界里的知名实体)和关系提取(目标是提取实体之间的语义关系)。概率模型/分类器可以帮助实现这些任务。

堆叠技术

堆叠泛化是一种用于最小化一个或多个泛化器的泛化误差率的方法。它通过推导泛化器相对于所提供的学习集的偏差来发挥其作用。这个推导的过程包括:在第二层中将第一层的原始泛化器对部分学习集的猜测进行泛化,以及尝试对学习集的剩余部分进行猜测,并且输出正确的结果。当与多个泛化器一起使用时,堆叠泛化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交叉验证的复杂版本,利用比交叉验证更为复杂的策略来组合各个泛化器。当与单个泛化器一起使用时,堆叠泛化是一种用于估计(然后纠正)泛化器的错误的方法,该泛化器已经在特定学习集上进行了训练并被询问了特定问题。

语言模型技术

语言模型经常使用在许多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的应用,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词性标注,句法分析和资讯检索。由于字词与句子都是任意组合的长度,因此在训练过的语言模型中会出现未曾出现的字串(资料稀疏的问题),也使得在语料库中估算字串的机率变得很困难,这也是要使用近似的平滑n元语法(N-gram)模型之原因。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