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Gongbo Tang、Mathias Muller、Annette Rios、Rico Sennrich作者编译arXiv选自

为什么使用自注意力机制?

近期,非循环架构(CNN、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 Transformer 模型)在神经机器翻译任务中的表现优于 RNN,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原因在于 CNN 和自注意力网络连接远距离单词的路径比 RNN 短。本文在主谓一致任务和词义消歧任务上评估了当前 NMT 领域中最流行的三种模型:基于 CNN、RNN 和自注意力机制的模型,发现实验结果与上述论断并不一致。该论文已被 EMNLP 2018 接收。

多种不同架构对神经机器翻译(NMT)都很有效,从循环架构 (Kalchbrenner and Blunsom, 2013; Bahdanau et al., 2015; Sutskever et al., 2014; Luong et al., 2015) 到卷积架构 (Kalchbrenner and Blunsom, 2013; Gehring et al., 2017),以及最近提出的完全自注意力(Transformer)模型 (Vaswani et al., 2017)。由于框架之间的对比主要依据 BLEU 值展开,因此弄清楚哪些架构特性对 BLEU 值有贡献从本质上讲是比较困难的。

循环神经网络(RNN)(Elman, 1990) 可以轻松处理可变长度的输入句子,因此是 NMT 系统的编码器和解码器的自然选择。RNN 的大部分变体(如 GRU 和 LSTM)解决了训练循环神经网络长距离依赖难题。Gehring 等人(2017)介绍了一种编码器和解码器都基于 CNN 的神经架构,并报告其 BLEU 值高于基于 RNN 的 NMT 模型。此外,该模型训练期间对所有分词的计算可以完全并行执行,提高了计算效率。Vaswani 等人(2017)提出 Transformer 模型,该模型完全基于注意力层,没有卷积或循环结构。他们报告该模型在英语-德语和英语-法语翻译取得了当前最优的 BLEU 值。但 BLEU 值指标比较粗糙,无法帮助观察不同架构如何改善机器翻译质量。

为了解释 BLEU 值的提高,之前的研究进行了理论论证。Gehring 等人(2017)和 Vaswani 等人(2017)都认为神经网络中共依赖因素(co-dependent element)之间的路径长度会影响模型学习这些依赖关系的能力:路径越短,模型学习此类依赖关系就越容易。这两篇论文认为 Transformer 和 CNN 比 RNN 更擅长捕捉长距离依赖

但是,这一断言仅基于理论论证,并未经过实验验证。本文作者认为非循环网络的其它能力可能对其强大性能贡献巨大。具体来说,本文作者假设 BLEU 值的提高取决于具备强大语义特征提取能力的 CNN 和 Transformer。

该论文评估了三种流行的 NMT 架构:基于 RNN 的模型(下文用 RNNS2S 表示)、基于 CNN 的模型(下文用 ConvS2S 表示)和基于自注意力的模型(下文用 Transformer 表示)。受到上述关于路径长度和语义特征提取关系的理论陈述的启发,研究者在主谓一致任务(需要建模长距离依赖)和词义消歧(WSD)任务(需要提取语义特征)上对三种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这两项任务分别基于对照翻译对(contrastive translation pair)测试集 Lingeval97 (Sennrich, 2017) 和 ContraWSD (Rios et al., 2017)。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如下:

  • 检验了这一理论断言:具备更短路径的架构更擅长捕捉长距离依赖。研究者在建模长距离主谓一致任务上的实验结果并没有表明,Transformer 或 CNN 在这方面优于 RNN。

  • 通过实验证明 Transformer 中注意力头的数量对其捕捉长距离依赖的能力有所影响。具体来说,多头注意力对使用自注意力机制建模长距离依赖是必要的。

  • 通过实验证明 Transformer 擅长 WSD,这表明 Transformer 是强大的语义特征提取器。

论文:Why Self-Attention? A Targeted Evaluation of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Architectures

论文链接:https://arxiv.org/pdf/1808.08946.pdf

摘要:近期,非循环架构(卷积、自注意力)在神经机器翻译任务中的表现优于 RNN。CNN 和自注意力网络连接远距离单词的路径比 RNN 短,有研究人员推测这正是其建模长距离依赖能力得到提高的原因。但是,这一理论论断并未得到实验验证,对这两种网络的强大性能也没有其他深入的解释。我们假设 CNN 和自注意力网络的强大性能也可能来自于其从源文本提取语义特征的能力。我们在两个任务(主谓一致任务和词义消歧任务)上评估了 RNN、CNN 和自注意力网络的性能。实验结果证明:1)自注意力网络和 CNN 在建模长距离主谓一致时性能并不优于 RNN;2)自注意力网络在词义消歧方面显著优于 RNN 和 CNN。

图 1:NMT 中不同神经网络的架构。

主谓一致

主谓一致任务是评估模型捕捉长距离依赖能力的最流行选择,曾在多项研究中使用 (Linzen et al., 2016; Bernardy and Lappin, 2017; Sennrich, 2017; Tran et al., 2018)。因此,我们也使用该任务评估不同 NMT 架构的捕捉长距离依赖能力。

表 2:不同 NMT 模型的结果,包括在 newstest2014 和 newstest2017 上的 BLEU 值、在验证集上的困惑度,以及长距离依赖准确率

图 2:不同的 NMT 模型在主谓一致任务上的准确率

图 3:ConvS2S 模型和 RNNS2S 模型在不同距离处的结果。

图 4: 在小型数据集上训练的 Transformer 和 RNNS2S 模型的结果。

WSD

主谓一致任务上的实验结果展示了 CNN 和 Transformer 在捕捉长距离依赖方面并没有优于 RNN,即使 CNN 和 Transformer 中的路径更短。这一发现与上文提到的理论断言相悖。但是,从 BLEU 值来看,这些架构在实验中的表现都很不错。因此,我们进一步在 WSD 任务上评估这些架构来验证我们的假设:非循环架构更擅长提取语义特征。

表 5:不同架构在 newstest 数据集和 ContraWSD 上的结果。PPL 指在验证集上的困惑度。Acc 表示在测试集上的准确率

理论论文EMNLPEMNLP 2018自注意力神经机器翻译
7
相关数据
词义消歧技术

在计算机语言学, 词义消歧(WSD) 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和本体论的开放问题 。 歧义与消歧是自然语言理解中最核心的问题,在词义、句义、篇章含义层次都会出现语言根据上下文语义不同的现象,消歧即指根据上下文确定对象语义的过程。 词义消歧即在词语层次上的语义消歧。

神经机器翻译技术

2013 年,Nal Kalchbrenner 和 Phil Blunsom 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器翻译的新型端到端编码器-解码器结构 [4]。该模型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将给定的一段源文本编码成一个连续的向量,然后再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作为解码器将该状态向量转换成目标语言。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神经机器翻译(NMT)的诞生;神经机器翻译是一种使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获取自然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方法。NMT 的非线性映射不同于线性的 SMT 模型,而且是使用了连接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状态向量来描述语义的等价关系。此外,RNN 应该还能得到无限长句子背后的信息,从而解决所谓的「长距离重新排序(long distance reordering)」问题。

注意力机制技术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神经注意机制类比成一个可以专注于输入内容的某一子集(或特征)的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最早是由 DeepMind 为图像分类提出的,这让「神经网络在执行预测任务时可以更多关注输入中的相关部分,更少关注不相关的部分」。当解码器生成一个用于构成目标句子的词时,源句子中仅有少部分是相关的;因此,可以应用一个基于内容的注意力机制来根据源句子动态地生成一个(加权的)语境向量(context vector), 然后网络会根据这个语境向量而不是某个固定长度的向量来预测词。

验证集技术

验证数据集是用于调整分类器超参数(即模型结构)的一组数据集,它有时也被称为开发集(dev set)。

机器翻译技术

机器翻译(MT)是利用机器的力量「自动将一种自然语言(源语言)的文本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目标语言)」。机器翻译方法通常可分成三大类: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RBMT)、统计机器翻译(SMT)和神经机器翻译(NMT)。

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那时候研究者构想了「感知器(perceptron)」的想法。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通常被称为「联结主义者(Connectionist)」,因为这种模型模拟了人脑的功能。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是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应用梯度下降训练的。目前神经网络有两大主要类型,它们都是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其中 RNN 又包含长短期记忆(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等等。深度学习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神经网络帮助其取得更好结果的技术。尽管神经网络主要用于监督学习,但也有一些为无监督学习设计的变体,比如自动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准确率技术

分类模型的正确预测所占的比例。在多类别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正确的预测数/样本总数。 在二元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真正例数+真负例数)/样本总数

长距离依赖技术

也作“长距离调序”问题,在机器翻译中,比如中英文翻译,其语言结构差异比较大,词语顺序存在全局变化,不容易被捕捉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