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让「薛定谔猫」同时存在于两个盒子里会发生什么?
世界上有很多有名的猫,但最神秘、最难以理解的猫莫过于既死又活的「薛定谔猫」。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于近期发表研究说,科学家在实验中制造出一种状态更加奇异的「薛定谔猫」,它同时存在于两个箱子之中,这项成果朝研制实用可靠的量子计算机迈出了又一步。
这一新研究第一次给单模式猫态引入量子纠缠的元素。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的另一个基本概念,大意是相隔很远的两个系统可以瞬间互相影响,被爱因斯坦称为「远距离闹鬼」。
机器人有了神经系统,能够感知疼痛
机器人愿意代替人类进入十分危险的环境里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们感知不到疼痛,而最近两名来自德国汉诺威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在某些情况下,让机器人感知疼痛并对疼痛做出反应,也许是一件好事。
这两个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人工机器人神经系统」,能够让机器人感觉到疼痛,并对疼痛做出反应以避免对他们的电机、齿轮或是电子元件产生损坏。「疼痛,是一个保护我们的系统,」研究人员之一 Johannes Kuehn 说道,「当我们避开疼痛源,就能帮助我们不受伤害。」
欧洲宣布:到 2020 年所有科研论文免费开放
本周可能是科研界最具革命性的一周了,不是因为我们发现了什么新的粒子或者是在量子计算上取得重大突破,而是因为欧洲国家领导人宣布了一项法案允许在2020年向公众免费开放所有科研论文。
这项法案包含了公共科研机构和公私合作基金支持的科研机构,而这些机构每年都会产出大量论文,而这项法案的最终目的是让所有的科研论文免费。
这个决定是欧盟竞争力委员会(Competitiveness Council)最近一次会议的结果,该委员会成员包括欧盟各国的科技、创新、贸易和工业部长。欧盟成员国一致认同并承诺实现「开放获取」的目标。
澳大利亚学者:人类的演变距电子人越来越近
澳大利亚阿得雷德大学的进化专家表示,随着人工增强大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进化成电子人的趋势将更加明显。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复杂系统,人是其中一部分,也在不断演变。未来的人类将通过芯片植入大脑、医疗假肢、纳米等技术,更容易把技术与思维和身体结合起来。
这篇发表在 Science Daily 网站上的文章表示,人类正在越来越依赖可植入芯片、假肢等产品。虽然人的身体不是一部机器,而是一个复杂的进化有机体;而人的大脑也不是一部逻辑机器,而是有机互动的。但人体这个复杂的有机体总有一天会被我们所理解。
研究表明大部分美国人不信任人工智能
系统很棒,但是我们不信任它。这可能是美国人对待人工智能系统的态度,毕竟一个基于计算的大脑听起来怪怪的。英国 Time etc 公司的一项研究显示,美国人不相信所谓人工智能革命已经发生,约有 54%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从未与人工智能系统有过互动。
更有趣的是约有 26% 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相信人工智能有能力很好地完成一项私人或者专业任务,有 51% 的受访者认为与人工智能分享自己的隐私信息会让他们觉得「不舒服」。另外,有 23% 的受访者说自己曾经与人工智能有过互动,但对效果很不满意。
中英科学家研制出可被人体吸收的电子器件
浙江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科学家用鸡蛋清和可降解金属制造出一种可被人体体液溶解、吸收的忆阻器。这种电子器件将在疾病诊断和 治疗中发挥作用。忆阻器是一种能够实现信息存储功能的电子器件。记者在浙江大学见到了这种新型微电子忆阻器,一片薄薄的圆形单晶硅衬底上整齐排列着16个 白色小方块阵列,这些白色小方块都是由镁和钨薄膜金属构成的电极。
研究人员表示,忆阻器被植入到人体内后,可以执行体征监测、疾病预警、伤口愈合跟踪,并能够将信息无线地传送给医生或患者,以便于采取后续措施。实验证实,可降解忆阻器可读写数百次,在干燥情况下,信息可储存3个月。而当忆阻器放入水中或人体体液中时,整个器件在3天时间内就几乎完全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