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恐怖谷:为什么类人机器人会让你毛骨悚然?

「恐怖谷」是人类情绪反应曲线上的一个低谷,描述了当我们遇见一个类似人类、但并不是完全相似的实体时的情绪反应。1970年,日本机器人学者森政宏第一次提出了这种假设,机器人越像人类,就越容易被人类接受,对人类的吸引力也越大。但这个理论只在某个临界点下起作用。。当机器人外形来越接近人类,但却不是完全相似时,人类反而对其产生了不安和不适的感觉。然而,如果机器人与人类的相似度超过了这个临界点,非常接近人类,那么情绪反应就会重回积极态度。这种机器人-人类相似度和情绪反应之间的低谷就被叫做恐怖谷。 任何外形高度像人的物体都可以是恐怖谷效应的对象,但最常见的还是仿生人、游戏里的人物与玩偶。 当然也不是所有类似人类的机器人都那么诡异,人与人的感受也都不尽相同。那么恐怖谷效应的证据在哪里,以及「类似人类」引起我们不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争论不息

1970年开始,人们从很多方面深入研究了恐怖谷效应,无论是抱有实践兴趣的机器人专家,还是探索理论方法的哲学家,抑或是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该研究真正始于2005年,当时Karl MacDorman与港隆史将森政宏的著作翻译成了英语。自此,人们愈加关注该领域:迄今为止,有510篇引鉴了恐怖谷效应的论文于2015年发表,相比于2004年仅仅只有35篇。 尽管这个效应描述起来似乎很简单,并且当看到一些类似人类的东西(比如游戏角色或人造娃娃)时,这个效应看起来貌似也是对的,但是要研究如此主观与徘徊于边缘的概念是极其困难的。有关于此的学术研究更是经常陷于恐怖谷是否存在的争执。Jari Katsyri与其同事最近回顾了一些证据,并总结认为恐怖谷效应依然是一个难解之谜。 无论如何,尽管证明恐怖谷效应存在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已经出版,这场争论依旧没有结果。Maya Mathur与David Reichling对80个现实世界的机器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人们在喜爱和信任机器人的情绪方面确实出现了明确的恐怖谷效应。 他们的数据显示出典型的高-低-高曲线,正如森政宏最初所预测的那样。该现象出现在原始机器人上,也出现在与人类相似度不同的CGI图像上。目前真正的难题在于如何解释这其中的原理。我从2006年开始对此领域进行研究,就我个人总结来看,至少有七种解释,但目前,只有三种理论看起来是可行的。

三种理论

首先,恐怖谷发生在某种东西从一种类别跨越到另一种类别时,在这种情况下就是非人类到人类。Chiristine Looser与Thalia Wheatley观察了人体模特的脸向人脸进行转化的过程,当了无生机的脸变得生动时,出现了上述恐怖谷曲线。 其次,恐怖谷的存在意味着我们会否相信类似人的实体能像人类一样思考。Kurt Gray与Daniel Wegner发现当人类认为它们可以感知体会事物的时候,机器人只会让他们不安,而不具备思维的机器人则不会让人害怕。 机器人的外貌和/或行为之间的不协调产生了恐怖谷效应,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Angela Tinwell研究了包括语音同步、语速与面部表情在内的多种不协调现象。在2013年的研究中,仿生人用脸庞的下半部分展示惊讶的情绪被认为极度诡异吓人,研究发现它可能会让人联想到患有精神疾病者的表情。 我最新的研究建立于Tinwell的发现之上,观察人们对于在眼睛和脸部其余部分展示不同情绪的面庞的反应。我发现高兴的脸搭配着恐惧或愤怒的眼睛是最骇人的,可能是由于它意味着他或她正压抑着消极的情绪。 仿生人科学正在迅速的发展,带来更多更真实的机器人。如果机器人与人类相似到无法区分,恐怖谷效应就不存在,因为情绪反应曲线里的低谷已经消失了。 还有一种理论,恐怖墙(uncanny wall)认为总是能够区分人类与人造人的,因为当机器人变得更加真实时,我们也变得更加敏感,并且总会意识到事情不对劲。 然而,科技还远未达到这个地步,目前的人造人还是与人类有着很明显的差异的,而我们最终会意识到恐怖谷效应只是人工智能历史在此阶段的掠影。然而,无法区分机器人与人类也许会带来比诡异更加棘手的问题。作为一个在此领域的研究者,我选择在这种小小的诡异感消失之前,再多享受一会。   来自theconversation,作者tephanie Lay,机器之心编译出品。参与:Chen Xiaoqing,柒柒。
入门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