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这首歌,是用133年的地球温度数据谱写而成

四位看起来很紧张的大学生拿起了琴弓,从最低音开始演奏一首曲子。随着弦乐四重奏的演奏,音乐的声调变得越来越高昂。它时起时伏,但你依然能听到气势的累积。在曲子的最后,其中一个小提琴挣扎着捕捉最高的音符。 即将成为明尼苏达大学地理系毕业生Daniel Crawford谱写了这首名为《Planetary Bands, Warming World》的曲子,追踪了19世纪80年代以来北半球的气温变化。音乐系的4名学生演奏了这首曲子。 每个乐器代表北半球不同的温度区域,并按该区域的平均温度进行调音。大提琴循着赤道地区,中提琴代表中纬度地区。其中一个小提琴演奏高纬度地区,另一个小提琴则追踪极地地区。每个音符都对应着一个年份,音符音调的高低代表着温度,而这些温度数值都来源于NASA戈达德空间科学研究院的气候数据。高音调代表温暖的年份,所以,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来,地球在不断变暖。 Crawfor说:「我们正在试着往工具箱中加入其它工具,这是除地图、图标和数字之外的另一种向人们传达思想的方法。」 [caption id="attachment_5640" align="aligncenter" width="800"]大提琴演奏的音符代表赤道地区的温度变化。 大提琴演奏的音符代表赤道地区的温度变化。[/caption] 将人类对地球的影响用多媒体的形式表达出来,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想法。气候科学家写下了俳句,艺术家建造了雕塑,摄影师拍下了冰川融化的照片……还有一些歌曲来描写气候变化,但是Crawford是第一个将数据转化为音乐的人。 《Planetary Bands, Warming World》是Crawford的第二首基于气候的作曲。2年前,当他在地理学教授Scott St. George那里实习时,他写了一首类似的曲子,叫做《我们的渐暖行星之歌》(A Song of Our Warming Planet)。当时,St. George问他有没有可能将数据集转换为音乐,身为一名大提琴手,Crawford为大提琴写了一首独奏曲。 这首新歌加入了一些新元素,不仅告诉人们地球在变暖,还展示了变暖的程度。他说:「它采用了4个乐器来描述全球变暖的速度和地区。」分别追踪不同的气候区域,你就能听出其中的差别,便会对哪些地方变暖程度最高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他选用了1880年到2015年的温度数据,并将最低气温——1909年的–0.47 °C设置为大提琴的最低音。从那里开始,温度在4个乐器上,扩展了3个八度。Crawford想向人们打开一扇窥伺全球变暖的直观窗口,而不用去看气候变暖报告和数据。他认为,音乐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因为它在逻辑和情感之间架起了桥梁。当你看到数据变高是一种感觉,而当你听到音阶扶摇直上又是另一种感觉,能激发起强烈的情绪。 Crawford试着向人们传达一种紧迫感——适宜人类居住的温度范围是有限的,或许有一天,温度会高到超出人类的听力范围,那可就惨了。   来自smithsonianmag,机器之心编译出品。编译:汪汪。
入门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