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Hinton等人新研究:如何更好地测量神经网络表示相似性

近期很多研究试图通过对比神经网络表示来理解神经网络的行为。谷歌大脑 Simon Kornblith、Geoffrey Hinton 等人的一项新研究引入了 centered kernel alignment (CKA) 作为相似性指数,并分析 CKA、线性回归、典型相关分析(CCA)等相关方法之间的关系,证明 CKA 优于其他相似性指数。

在机器学习的很多任务中,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从数据中学习强大的特征表示。尽管深度神经网络在多种任务中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进展,但如何理解和描述神经网络从数据中学习到的表示仍未得到充分研究。之前的工作(例如 Advani&Saxe (2017)、Amari et al. (2018)、Saxe et al. (2013))在理解神经网络训练过程的理论动态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这些研究虽然很深刻,但却存在基础局限性,因为它们忽略了训练动态过程和结构化数据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事实上,神经网络表示会比损失函数提供更多机器学习算法和数据之间的交互信息。

谷歌大脑的这篇论文研究了测量深度神经网络表示相似性的问题。测量表示相似性的有效方法可帮助回答许多有趣的问题,包括:(1)基于不同随机初始化训练得到的相同架构深度神经网络是否学习相似的表示?(2)不同神经网络架构的各个层之间是否可以建立对应关系?(3)相同的神经网络架构从不同的数据集中学习的表示有多相似?

该论文的主要贡献有:

  • 讨论了相似性指数的不变性及其对测量神经网络表示相似性的影响。

  • 引入了 centered kernel alignment (CKA) 作为一种相似性指数,并分析 CKA、线性回归、典型相关分析(CCA)等相关方法之间的关系。

  • 证明了 CKA 能够确定基于不同随机初始化和不同宽度训练的神经网络的隐藏层之间的对应关系,而以前提出的相似性指数在这些场景下是不适用的。

  • 验证了网络越宽学习到的表示越相似,并且前几层的相似性比后几层更容易饱和。该研究证明了神经网络中的前几层而非后几层能从不同的数据集中学习到相似的表示。

问题描述

令 X∈R^(n×p_1) 表示 n 个样本的 p_1 个神经元的激活矩阵,Y∈R^(n×p_2) 表示相同的 n 个样本的 p_2 个神经元的激活矩阵。假设这些矩阵已经过预处理使得矩阵的每一列均值为零。在不失一般性的情况下,我们假设 p_1≤p_2。

为了可视化和理解深度学习中不同因素的影响,研究者设计和分析了标量相似性指数 s(X,Y),它可用于比较神经网络内和神经网络之间的表示相似性。

论文:Similarity of Neural Network Representations Revisited

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pdf/1905.00414.pdf

最近一些工作试图通过比较层之间和不同训练模型之间的表示来理解神经网络的行为。该论文研究了基于典型相关分析(CCA)对比神经网络表示的方法,证明 CCA 属于一类测量多元相似性的统计方法,但是 CCA 和其他对可逆线性变换具备不变性的统计方法都无法测量维度高于数据点个数的表示之间的相似性。

该研究介绍了一个相似性指数,它可以测量表示相似性矩阵之间的关系,并且不受上面的这种限制。该相似性指数等价于 centered kernel alignment (CKA),并且也与 CCA 紧密相关。不同于 CCA,CKA 可以可靠地识别基于不同初始化训练的网络学习得到的表示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性指标的不变性是针对什么变换而言的?

相似性指标的不变性及其对测量神经网络表示相似性的影响是很重要的。该研究认为,相似性的直观概念和神经网络训练的动态过程都要求相似性指标对正交变换和各向同性缩放(isotropic scaling)是不变的,而不是可逆线性变换。

比较相似性结构(Similarity Structure)

与直接比较一个样本在两个表示中的多变量特征(比如通过回归的方法)不同,该研究的主要观点是:首先分别测量每个表示中的每对样本之间的相似性,然后比较相似性结构。在神经科学中,表示样本之间相似性的矩阵被称为表征相似性矩阵(Kriegeskorte et al., 2008a)。下文证明了,如果使用内积来测量相似性,那么表征相似性矩阵之间的相似性可以简化成成对特征相似性的另一个直观概念。

基于点积的相似性。下面是一个将样本之间的点积与特征之间的点积关联的简单公式:

Hilbert-Schmidt 独立性准则(HSIC)。从等式 1 可以推出,对于均值为 0 的 X 和 Y 有:

令 K_ij = k(x_i , x_j ) , L_ij = l(y_i , y_j ),其中 k 和 l 是两个核函数。HSIC 的经验估计是:

Centered Kernel Alignment. HSIC 对各向同性缩放不具备不变性,但可以通过归一化使其具有不变性。归一化后的指标称为 centered kernel alignment (Cortes et al., 2012; Cristianini et al., 2002):

相关的相似性指标

在测量神经网络表示之间的相似性的背景下,研究者简要回顾了线性回归、典型相关和其他相关方法。表 1 总结了实验中使用的公式、指标及其不变性。

表 1:各种相似性指标的总结。

Q_X 和 Q_Y 分别是 X 和 Y 的正交基。U_X 和 U_Y 分别是对 X 和 Y 做奇异值分解后按奇异值降序排列的左奇异向量。|| · ||∗ 表示核范数。T_X 和 T_Y 是截断单位矩阵,利用 T_X 和 T_Y 选出的 X 和 Y 的左奇异向量可以使累积方差达到某个阈值。

线性回归线性回归是关联神经网络表示的一种简单方法。它可以将 Y 中的每个特征拟合为 X 中特征的线性组合。一个合适的汇总统计量是该拟合所能解释的方差比例:

典型相关分析(CCA)。典型相关分析是求两个矩阵的基,使得当原矩阵被投影到这些基上时,相关性最大。对于 1≤i≤p_1,第 i 个典型相关系数ρ_i 由下式给出:

SVCCA.当 X 或 Y 的条件数很大时,CCA 对扰动敏感。为了提高鲁棒性,奇异向量 CCA 方法 (singular vector CCA, SVCCA) 对 X 和 Y 的奇异值分解截断后使用 CCA。

Projection-Weighted CCA. Morcos 等人 (2018) 提出了一种不同的策略来降低 CCA 对扰动的敏感性,他们称这种方法为「投影加权典型相关分析」(PWCCA):

结论

该研究首先研究了一种基于 All-CNN-C 的类 VGG 卷积网络。图 2 和表 2 说明只有 CKA 方法通过了完整性检查,而其他方法则表现得很差。

图 2:CKA 揭示了基于不同随机初始化训练的 CNN 的不同层之间的一致关系,而 CCA、线性回归和 SVCCA 则无法揭示这种关系。

表 2:不同方法基于最大相似性识别基于不同初始化训练的 10 个结构相同的 10 层 CNN 网络中对应层的准确率,其中排除了 logits 层。

CKA 可以揭示神经网络表示中的异常。图 3 展示了具有不同深度的卷积网络各层之间的 CKA,其中卷积网络的各层分别重复 2、4 和 8 次。从中可以看出,深度加倍可以提高准确率,但是深度增加太多反而会降低准确率

图 3:CKA 揭示深度过深的神经网络的表示会出现异常。上图:在 CIFAR-10 上训练的不同深度深度网络的各层之间的线性 CKA。每个小图的标题显示了每个网络的准确率。8 倍深度神经网络的后几层与最后一层类似。下图:在相同神经网络的各层上训练的 logistic 回归分类器的准确性与 CKA 一致。

CKA 还可用于比较在不同数据集上训练的网络。图 7 展示了在 CIFAR-10 和 CIFAR-100 上训练的模型在其前几层中生成了类似的表示。这些表示需要训练,而且这些表示与未经训练的网络生成的表示之间的相似性要低很多。

图 7:CKA 显示了在不同数据集(CIFAR-10 和 CIFAR-100)上训练的模型产生了类似的表示,这些表示与未经训练的模型产生的表示差异很大。左图显示了在 CIFAR-10 测试集上不同模型的同一层之间的相似性,而右图显示了在 CIFAR-100 测试集上的相似性。CKA 是每种类型的 10 个模型的均值(45 对)。

从可视化的角度看,RSM 方法比 CKA 汇总统计更有用,因为 RSM 方法不会将相似性汇总为单个数字,而是提供了更完整的 CKA 测量结果信息。图 8 展示了,对于较大的特征向量,XX^T 和 Y Y^T 作用相似,但是使之成立的子空间的秩远低于激活函数的维度。

图 8:基于随机初始化训练的两个 10 层神经网络的共享子空间主要由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张成。每行表示不同的网络层。平均池化层只有 64 个神经元

理论Geoffrey HintonICML 2019论文神经网络线性回归
2
相关数据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算法,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已被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识别与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并获取了极好的效果。

范数技术

范数(norm),是具有“长度”概念的函数。在线性代数、泛函分析及相关的数学领域,是一个函数,其为向量空间内的所有向量赋予非零的正长度或大小。半范数反而可以为非零的向量赋予零长度。

池化技术

池化(Pooling)是卷积神经网络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实际上是一种形式的降采样。有多种不同形式的非线性池化函数,而其中“最大池化(Max pooling)”是最为常见的。它是将输入的图像划分为若干个矩形区域,对每个子区域输出最大值。直觉上,这种机制能够有效的原因在于,在发现一个特征之后,它的精确位置远不及它和其他特征的相对位置的关系重要。池化层会不断地减小数据的空间大小,因此参数的数量和计算量也会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控制了过拟合。通常来说,CNN的卷积层之间都会周期性地插入池化层。

激活函数技术

在 计算网络中, 一个节点的激活函数定义了该节点在给定的输入或输入的集合下的输出。标准的计算机芯片电路可以看作是根据输入得到"开"(1)或"关"(0)输出的数字网络激活函数。这与神经网络中的线性感知机的行为类似。 一种函数(例如 ReLU 或 S 型函数),用于对上一层的所有输入求加权和,然后生成一个输出值(通常为非线性值),并将其传递给下一层。

相关分析技术

相关分析就是对总体中确实具有联系的标志进行分析,其主体是对总体中具有因果关系标志的分析。它是描述客观事物相互间关系的密切程度并用适当的统计指标表示出来的过程。在一段时期内出生率随经济水平上升而上升,这说明两指标间是正相关关系;而在另一时期,随着经济水平进一步发展,出现出生率下降的现象,两指标间就是负相关关系。

VGG技术

2014年,牛津大学提出了另一种深度卷积网络VGG-Net,它相比于AlexNet有更小的卷积核和更深的层级。AlexNet前面几层用了11×11和5×5的卷积核以在图像上获取更大的感受野,而VGG采用更小的卷积核与更深的网络提升参数效率。VGG-Net 的泛化性能较好,常用于图像特征的抽取目标检测候选框生成等。VGG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参数数量,VGG-19基本上是参数量最多的卷积网络架构。VGG-Net的参数主要出现在后面两个全连接层,每一层都有4096个神经元,可想而至这之间的参数会有多么庞大。

核函数技术

核函数包括线性核函数、多项式核函数、高斯核函数等,其中高斯核函数最常用,可以将数据映射到无穷维,也叫做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简称 RBF),是某种沿径向对称的标量函数。最常应用于SVM支持向量机中

神经科学技术

神经科学,又称神经生物学,是专门研究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发育、演化、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药理学及病理学的一门科学。对行为及学习的研究都是神经科学的分支。 对人脑研究是个跨领域的范畴,当中涉及分子层面、细胞层面、神经小组、大型神经系统,如视觉神经系统、脑干、脑皮层。

损失函数技术

在数学优化,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决策理论,机器学习和计算神经科学等领域,损失函数或成本函数是将一或多个变量的一个事件或值映射为可以直观地表示某种与之相关“成本”的实数的函数。

奇异值分解技术

类似于特征分解将矩阵分解成特征向量和特征值,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SVD)将矩阵分解为奇异向量(singular vector)和奇异值(singular value)。通过分解矩阵,我们可以发现矩阵表示成数组元素时不明显的函数性质。而相比较特征分解,奇异值分解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每个实数矩阵都有一个奇异值分解,但未必都有特征分解。例如,非方阵型矩阵没有特征分解,这时只能使用奇异值分解。

线性回归技术

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这样的情况:两个变量例如X和Y有一些依赖关系。由X可以部分地决定Y的值,但这种决定往往不很确切。常常用来说明这种依赖关系的最简单、直观的例子是体重与身高,用Y表示他的体重。众所周知,一般说来,当X大时,Y也倾向于大,但由X不能严格地决定Y。又如,城市生活用电量Y与气温X有很大的关系。在夏天气温很高或冬天气温很低时,由于室内空调、冰箱等家用电器的使用,可能用电就高,相反,在春秋季节气温不高也不低,用电量就可能少。但我们不能由气温X准确地决定用电量Y。类似的例子还很多,变量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相关关系”,回归模型就是研究相关关系的一个有力工具。

准确率技术

分类模型的正确预测所占的比例。在多类别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正确的预测数/样本总数。 在二元分类中,准确率的定义为:(真正例数+真负例数)/样本总数

神经元技术

(人工)神经元是一个类比于生物神经元的数学计算模型,是神经网络的基本组成单元。 对于生物神经网络,每个神经元与其他神经元相连,当它“兴奋”时会向相连的神经元发送化学物质,从而改变这些神经元的电位;神经元的“兴奋”由其电位决定,当它的电位超过一个“阈值”(threshold)便会被激活,亦即“兴奋”。 目前最常见的神经元模型是基于1943年 Warren McCulloch 和 Walter Pitts提出的“M-P 神经元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神经元通过带权重的连接接处理来自n个其他神经元的输入信号,其总输入值将与神经元的阈值进行比较,最后通过“激活函数”(activation function)产生神经元的输出。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