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Jonathan Balaban作者张倩 刘晓坤参与

深度学习模型的简单优化技巧

本文介绍了几个深度学习模型的简单优化技巧,包括迁移学习、dropout、学习率调整等,并展示了如何用 Keras 实现。

以下是我与同事和学生就如何优化深度模型进行的对话、消息和辩论的摘要。如果你发现了有影响力的技巧,请分享。

首先,为什么要改进模型?

卷积神经网络(CNN)这样的深度学习模型具有大量的参数;实际上,我们可以调用这些超参数,因为它们原本在模型中并没有被优化。你可以网格搜索这些超参数的最优值,但需要大量硬件计算和时间。那么,一个真正的数据科学家能满足于猜测这些基本参数吗?

改进模型的最佳方法之一是基于在你的领域进行过深入研究的专家的设计和体系结构,他们通常拥有强大的硬件可供使用。而且,他们经常慷慨地开源建模架构和原理。

深度学习技术

以下是一些通过预训练模型来改善拟合时间和准确性的方法:

  1. 研究理想的预训练体系架构:了解迁移学习的好处,或了解一些功能强大的 CNN 体系架构。考虑那些看起来不太适合但具有潜在共享特性的领域。

  2. 使用较小的学习率:由于预训练的权重通常优于随机初始化的权重,因此修改要更为精细!你在此处的选择取决于学习环境和预训练的表现,但请检查各个时期的误差,以了解距离收敛还要多久。

  3. 使用 dropout:与回归模型的 Ridge 和 LASSO 正则化一样,没有适用于所有模型的优化 alpha 或 dropout。这是一个超参数,取决于具体问题,必须进行测试。从更大的变化开始——用更大的网格搜索跨越几个数量级,如 np.logspace() 所能提供的那样——然后像上面的学习率一样下降。

  4. 限制权重大小:可以限制某些层的权重的最大范数(绝对值),以泛化我们的模型。

  5. 不要动前几层:神经网络的前几个隐藏层通常用于捕获通用和可解释的特征,如形状、曲线或跨域的相互作用。我们应该经常把这些放在一边,把重点放在进一步优化元潜在级别的特征上。这可能意味着添加隐藏层,这样我们就不需要匆忙处理了!

  6. 修改输出层:使用适合你的领域的新激活函数和输出大小替换模型默认值。不过,不要把自己局限于最明显的解决方案。尽管 MNIST 看起来似乎需要 10 个输出类,但有些数字有共同的变量,允许 12-16 个类可能会更好地解决这些变量,并提高模型性能!与上面提到的提示一样,深度学习模型应该随着我们接近输出而不断修改和定制。

Keras 中的技术

在 Keras 中修改 MNIST 的 dropout 和限制权重大小的方法如下:

# dropout in input and hidden layers
# weight constraint imposed on hidden layers
# ensures the max norm of the weights does not exceed 5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ropout(0.2, input_shape=(784,))) # dropout on the inputs
# this helps mimic noise or missing data
model.add(Dense(128, input_dim=784, kernel_initializer='normal', activation='relu', kernel_constraint=maxnorm(5)))
model.add(Dropout(0.5))
model.add(Dense(128, kernel_initializer='normal', activation='tanh', kernel_constraint=maxnorm(5)))
model.add(Dropout(0.5))
model.add(Dense(1, kernel_initializer='normal', activation='sigmoid'))

dropout 最佳实践

  • 使用 20-50 % 的 dropout,建议输入 20%。太低,影响可以忽略;太高,可能欠拟合。

  • 在输入层和隐藏层上使用 dropout。这已被证明可以提高深度学习的性能。

  • 使用伴有衰减的较大的学习速率,以及较大的动量

  • 限制权重!较大的学习速率会导致梯度爆炸。通过对网络权值施加约束(如大小为 5 的最大范数正则化)可以改善结果。

  • 使用更大的网络。在较大的网络上使用 dropout 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性能,从而使模型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独立的表征。

下面是 Keras 中的最终层修改示例,其中包含 14 个 MNIST 类:

from keras.layers.core import Activation, Dense
model.layers.pop() # defaults to last
model.outputs = [model.layers[-1].output]
model.layers[-1].outbound_nodes = []
model.add(Dense(14, activation='softmax')) 

以及如何冻结前五层权重的示例:

for layer in model.layers[:5]:
    layer.trainable = False

或者,我们可以将该层的学习速率设为零,或者使用每个参数自适应学习算法,如 Adadelta 或 Adam。这有点复杂,在其他平台(如 Caffe)中实现得更好。

预训练网络库

Keras

  • Kaggle 列表:https://www.kaggle.com/gaborfodor/keras-pretrained-models

  • Keras 应用:https://keras.io/applications/

  • OpenCV 示例:https://www.learnopencv.com/keras-tutorial-fine-tuning-using-pre-trained-models/

TensorFlow

  • VGG16:https://www.learnopencv.com/keras-tutorial-fine-tuning-using-pre-trained-models/

  • Inceptiom V3:https://github.com/tensorflow/models/blob/master/inception/README.md#how-to-fine-tune-a-pre-trained-model-on-a-new-task

  • ResNet:https://github.com/tensorflow/models/blob/master/inception/README.md#how-to-fine-tune-a-pre-trained-model-on-a-new-task

Torch

  • LoadCaffe:https://github.com/szagoruyko/loadcaffe

Caffe

  • Model Zoo:https://github.com/BVLC/caffe/wiki/Model-Zoo

在 Jupyter 中查看你的 TensorBoard 图

模型的可视化通常很重要。如果你用 Keras 编写模型,它的抽象很好,但不允许你深入到模型的各个部分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幸运的是,下面的代码可以让我们直接使用 Python 可视化模型

# From: http://nbviewer.jupyter.org/github/tensorflow/tensorflow/blob/master/tensorflow/examples/tutorials/deepdream/deepdream.ipynb
# Helper functions for TF Graph visualization
from IPython.display import clear_output, Image, display, HTML
def strip_consts(graph_def, max_const_size=32):
    """Strip large constant values from graph_def."""
    strip_def = tf.GraphDef()
    for n0 in graph_def.node:
        n = strip_def.node.add() 
        n.MergeFrom(n0)
        if n.op == 'Const':
            tensor = n.attr['value'].tensor
            size = len(tensor.tensor_content)
            if size > max_const_size:
                tensor.tensor_content = bytes("<stripped %d bytes>"%size, 'utf-8')
    return strip_def

def rename_nodes(graph_def, rename_func):
    res_def = tf.GraphDef()
    for n0 in graph_def.node:
        n = res_def.node.add() 
        n.MergeFrom(n0)
        n.name = rename_func(n.name)
        for i, s in enumerate(n.input):
            n.input[i] = rename_func(s) if s[0]!='^' else '^'+rename_func(s[1:])
    return res_def

def show_graph(graph_def, max_const_size=32):
    """Visualize TensorFlow graph."""
    if hasattr(graph_def, 'as_graph_def'):
        graph_def = graph_def.as_graph_def()
    strip_def = strip_consts(graph_def, max_const_size=max_const_size)
    code = """
        <script>
          function load() {{
            document.getElementById("{id}").pbtxt = {data};
          }}
        </script>
        <link rel="import" href="https://tensorboard.appspot.com/tf-graph-basic.build.html" onload=load()>
        <div style="height:600px">
          <tf-graph-basic id="{id}"></tf-graph-basic>
        </div>
    """.format(data=repr(str(strip_def)), id='graph'+str(np.random.rand()))

    iframe = """
        <iframe seamless style="width:800px;height:620px;border:0" srcdoc="{}"></iframe>
    """.format(code.replace('"', '&quot;'))
    display(HTML(iframe))
# Visualizing the network graph. Be sure expand the "mixed" nodes to see their 
# internal structure. We are going to visualize "Conv2D" nodes.
graph_def = tf.get_default_graph().as_graph_def()
tmp_def = rename_nodes(graph_def, lambda s:"/".join(s.split('_',1)))
show_graph(tmp_def)

使用 Keras 可视化你的模型

这一步将绘制模型的图并将其保存为 png 文件:

from keras.utils.visualize_util import plot
plot(model, to_file='model.png')

plot 采用两个可选参数

  • show_shapes(默认为 False)控制输出形状是否显示在图中。

  • show_layer_names(默认为 True)控制层命名是否显示在图中。

也可以直接获得 pydot.Graph 对象并自己对其进行渲染,如在 iPython notebook 中显示它:

from IPython.display import SVG
from keras.utils.visualize_util import model_to_dot
SVG(model_to_dot(model).create(prog='dot', format='svg'))

原文链接:https://towardsdatascience.com/deep-learning-tips-and-tricks-1ef708ec5f53

工程深度学习模型优化KerasTensorFlow
4
相关数据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算法,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已被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识别与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并获取了极好的效果。

范数技术

范数(norm),是具有“长度”概念的函数。在线性代数、泛函分析及相关的数学领域,是一个函数,其为向量空间内的所有向量赋予非零的正长度或大小。半范数反而可以为非零的向量赋予零长度。

网格搜索技术

网格搜索是一项模型超参数优化技术,常用于优化三个或者更少数量的超参数,本质是一种穷举法。对于每个超参数,使用者选择一个较小的有限集去探索。然后,这些超参数笛卡尔乘积得到若干组超参数。网格搜索使用每组超参数训练模型,挑选验证集误差最小的超参数作为最好的超参数。

激活函数技术

在 计算网络中, 一个节点的激活函数定义了该节点在给定的输入或输入的集合下的输出。标准的计算机芯片电路可以看作是根据输入得到"开"(1)或"关"(0)输出的数字网络激活函数。这与神经网络中的线性感知机的行为类似。 一种函数(例如 ReLU 或 S 型函数),用于对上一层的所有输入求加权和,然后生成一个输出值(通常为非线性值),并将其传递给下一层。

权重技术

线性模型中特征的系数,或深度网络中的边。训练线性模型的目标是确定每个特征的理想权重。如果权重为 0,则相应的特征对模型来说没有任何贡献。

参数技术

在数学和统计学裡,参数(英语:parameter)是使用通用变量来建立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当这种关系很难用方程来阐述时)的一个数量。

收敛技术

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逻辑学中,收敛指的是不同的变换序列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一个结论(变换终止),并且得出的结论是独立于达到它的路径(他们是融合的)。 通俗来说,收敛通常是指在训练期间达到的一种状态,即经过一定次数的迭代之后,训练损失和验证损失在每次迭代中的变化都非常小或根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如果采用当前数据进行额外的训练将无法改进模型,模型即达到收敛状态。在深度学习中,损失值有时会在最终下降之前的多次迭代中保持不变或几乎保持不变,暂时形成收敛的假象。

学习率技术

在使用不同优化器(例如随机梯度下降,Adam)神经网络相关训练中,学习速率作为一个超参数控制了权重更新的幅度,以及训练的速度和精度。学习速率太大容易导致目标(代价)函数波动较大从而难以找到最优,而弱学习速率设置太小,则会导致收敛过慢耗时太长

自适应学习技术

自适应学习也称为适应性教学(Adaptive Learning),是一种以计算机作为交互式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学习者的特别需求,以协调人力资源和调解资源的分配。计算机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根据学生对问题、任务和经验的反馈)调整教育材料的表达方式。自适应学习技术已经涵盖了来自各个研究领域,包括计算机科学,教育,心理学和脑科学等等。

超参数技术

在机器学习中,超参数是在学习过程开始之前设置其值的参数。 相反,其他参数的值是通过训练得出的。 不同的模型训练算法需要不同的超参数,一些简单的算法(如普通最小二乘回归)不需要。 给定这些超参数,训练算法从数据中学习参数。相同种类的机器学习模型可能需要不同的超参数来适应不同的数据模式,并且必须对其进行调整以便模型能够最优地解决机器学习问题。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需要对超参数进行优化,以找到一个超参数元组(tuple),由这些超参数元组形成一个最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将在给定的独立数据上预定义的损失函数最小化。

TensorFlow技术

TensorFlow是一个开源软件库,用于各种感知和语言理解任务的机器学习。目前被50个团队用于研究和生产许多Google商业产品,如语音识别、Gmail、Google 相册和搜索,其中许多产品曾使用过其前任软件DistBelief。

张量技术

张量是一个可用来表示在一些矢量、标量和其他张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多线性函数,这些线性关系的基本例子有内积、外积、线性映射以及笛卡儿积。其坐标在 维空间内,有 个分量的一种量,其中每个分量都是坐标的函数,而在坐标变换时,这些分量也依照某些规则作线性变换。称为该张量的秩或阶(与矩阵的秩和阶均无关系)。 在数学里,张量是一种几何实体,或者说广义上的“数量”。张量概念包括标量、矢量和线性算子。张量可以用坐标系统来表达,记作标量的数组,但它是定义为“不依赖于参照系的选择的”。张量在物理和工程学中很重要。例如在扩散张量成像中,表达器官对于水的在各个方向的微分透性的张量可以用来产生大脑的扫描图。工程上最重要的例子可能就是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了,它们都是二阶张量,对于一般线性材料他们之间的关系由一个四阶弹性张量来决定。

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那时候研究者构想了「感知器(perceptron)」的想法。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通常被称为「联结主义者(Connectionist)」,因为这种模型模拟了人脑的功能。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是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应用梯度下降训练的。目前神经网络有两大主要类型,它们都是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其中 RNN 又包含长短期记忆(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等等。深度学习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神经网络帮助其取得更好结果的技术。尽管神经网络主要用于监督学习,但也有一些为无监督学习设计的变体,比如自动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卷积神经网络技术

卷积神经网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它的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一部分覆盖范围内的周围单元,对于大型图像处理有出色表现。卷积神经网路由一个或多个卷积层和顶端的全连通层(对应经典的神经网路)组成,同时也包括关联权重和池化层(pooling layer)。这一结构使得卷积神经网路能够利用输入数据的二维结构。与其他深度学习结构相比,卷积神经网路在图像和语音识别方面能够给出更好的结果。这一模型也可以使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相比较其他深度、前馈神经网路,卷积神经网路需要考量的参数更少,使之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深度学习结构。 卷积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具有已知的、网格状拓扑的数据的神经网络。例如时间序列数据,它可以被认为是以一定时间间隔采样的一维网格,又如图像数据,其可以被认为是二维像素网格。

噪音技术

噪音是一个随机误差或观测变量的方差。在拟合数据的过程中,我们常见的公式$y=f(x)+\epsilon$中$\epsilon$即为噪音。 数据通常包含噪音,错误,例外或不确定性,或者不完整。 错误和噪音可能会混淆数据挖掘过程,从而导致错误模式的衍生。去除噪音是数据挖掘(data mining)或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 in Database,KDD)的一个重要步骤。

OpenCV技术

OpenCV的全称是Open Source Computer Vision Library,是一个跨平台的计算机视觉库。OpenCV是由英特尔公司发起并参与开发,以BSD许可证授权发行,可以在商业和研究领域中免费使用。OpenCV可用于开发实时的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以及模式识别程序。

规范化技术

规范化:将属性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如-1.0 到1.0 或0.0 到1.0。 通过将属性数据按比例缩放,使之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如0.0到1.0,对属性规范化。对于距离度量分类算法,如涉及神经网络或诸如最临近分类和聚类的分类算法,规范化特别有用。如果使用神经网络后向传播算法进行分类挖掘,对于训练样本属性输入值规范化将有助于加快学习阶段的速度。对于基于距离的方法,规范化可以帮助防止具有较大初始值域的属性与具有较小初始值域的属相相比,权重过大。有许多数据规范化的方法,包括最小-最大规范化、z-score规范化和按小数定标规范化。

迁移学习技术

迁移学习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就是把为任务 A 开发的模型作为初始点,重新使用在为任务 B 开发模型的过程中。迁移学习是通过从已学习的相关任务中转移知识来改进学习的新任务,虽然大多数机器学习算法都是为了解决单个任务而设计的,但是促进迁移学习的算法的开发是机器学习社区持续关注的话题。 迁移学习对人类来说很常见,例如,我们可能会发现学习识别苹果可能有助于识别梨,或者学习弹奏电子琴可能有助于学习钢琴。

动量技术

优化器的一种,是模拟物理里动量的概念,其在相关方向可以加速SGD,抑制振荡,从而加快收敛

推荐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