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AI算力需求6年增长30万倍、3.5月翻一番——OpenAI数据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的发展不仅仰仗于大数据,更是计算机芯片算力不断增强的结果。然而,如果 AI 算力需求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芯片算力的进步,我们又该怎么办?这种担心似乎正在成为现实。根据 OpenAI 最新的分析,近年来人工智能训练任务所需求的算力每 3.43 个月就会翻倍,这一数字大大超越了芯片产业长期存在的摩尔定律(每 18 个月芯片的性能翻一倍)。

OpenAI 近日发布的分析表明,自 2012 年以来,人工智能训练任务中使用的算力正呈指数级增长,其目前速度为每 3.5 个月翻一倍(相比之下,摩尔定律是每 18 个月翻倍)。自 2012 年以来,人们对于算力的需求增长了超过 300,000 倍(而如果是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只会有 12 倍的增长)。在此期间,硬件算力的提升一直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我们希望目前的发展趋势持续下去,我们就需要为实现远超当前方法负载的全新系统做好准备。

上图中的计算方法参见下文附录。

上表显示了不同模型以 petaflop/s-days 计的计算总量。深度模型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算力,因此若给定足够信息,我们可以估计已知训练结果的总算力需求。一个 petaflop/s-day(pfs-day)代表在一天时间内每秒执行 10^15 次神经网络操作,总计约为 10^20 次操作(operations)。这种计法类似于电能的千瓦时。在这里,我们不测量硬件 FLOPS 数的理论峰值,而是尝试估计执行的实际操作数量。OpenAI 在这里将任何加法或乘法计为单个操作,而不考虑数值精度(使「FLOP」略微用词不当),同时忽略集成模型。通过计算,每次算力需求翻倍的时间为 3.43 个月。

概论

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动力有三个:算法创新、数据(其可以是有监督数据或者交互式环境),以及可以用于训练的算力。算法创新和大数据体量或许难以跟踪,但算力通常是可以量化的,这为我们探究 AI 发展进程提供了机会。显然,使用大量算力有时候只会暴露人类当前算法低效的现实,但至少目前在很多领域中,使用更多的算力通常会带来更为优秀的结果,而且这通常也与算法的进步相辅相成。

在算力的分析中,OpenAI 相信起决定作用的数字并不是单个 CPU 的速度,也不是数据中心的最大容量,而是用于训练单个模型所需的算力数字——这一数字最有可能代表当前最佳算法的强大程度。以模型计的算力需求与总算力有很大不同,因为并行计算的限制(硬件和算法上)定义了模型不能过大,训练的效率也不会太高。当然,重要的技术突破仍然是在适量的计算上实现的——在这里我们仅分析算力需求。

OpenAI 发现,目前发展的趋势是每年大约增加 10 倍。这一过程部分是由更为专业的硬件(如 GPU 和 TPU)使得给定价格下芯片每秒能够执行更多操作,但主要还是由研究人员一再推动寻找和使用并行方法,花费大量资金来实现的。

时期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四个时期:

  • 2012 年之前:使用 GPU 研究 ML 还不常见,图中的任何结果都很难达到。

  • 2012-2014:在多个 GPU 上进行训练的基础架构不常见,因此大多数结果使用 1-8 个速度为 1-2 TFLOPS 的 GPU 进行训练,得到 0.001-0.1 pfs-days 的结果。

  • 2014-2016:使用 10-100 个速度为 5-10 TFLOPS 的 GPU 进行大规模训练,得到 0.1-10 pfs-days 的结果。减少数据并行化的返回值意味着更大的训练运行产生的值是有限的。

  • 2016-2017:允许更大算法并行的方法(如较大的批量大小、架构搜索和专家迭代)以及专用硬件(如 TPU 和更快的互联)极大地突破了限制,尤其是对某些应用来说。

AlphaGoZero/AlphaZero 是公众可见的大型算法并行化例子,而很多其他同等规模的应用现在在算法层面上是可行的,而且可能已经用于生产。

展望

有很多理由让我们相信图中展示的趋势将会继续。很多硬件创业公司正在开发 AI 专用的芯片,一些企业声称他们将在接下来一两年大幅提高芯片的 FLPOS/Watt(和 FLOPS/$相关)。此外,也可以仅通过重配置硬件,以更少的经济成本得到相同的计算次数。在并行性方面,上述的很多近期的算法创新在原则上可以相乘地结合,例如,架构搜索和大规模并行 SGD。

另一方面,成本最终会限制该趋势的并行性方面,物理学将会限制芯片效率方面。OpenAI 认为如今最大规模的训练运行使用的硬件在个位数数量上就要以百万计美元的成本来采购(尽管已摊销成本低得多)。但今天的神经网络计算的主体仍然在于推理(部署)阶段,而不是训练过程,这意味着企业可以重新利用或采购更大规模的芯片机群用于训练。因此,如果出现了足够的经济诱因,我们甚至可以见证更大规模的平行训练,为此该趋势将继续保持多年。全世界的总体硬件预算是每年 1 万亿美元,因此绝对的限制仍然远未达到。总体而言,给定上面的数据,计算的指数增长趋势的先例、在机器学习专用的硬件上运行,以及正在发挥作用的经济诱因,OpenAI 认为那些相信这个趋势在短期内将消失的看法是错误的。

过去的趋势并不足以预测该趋势将在未来持续多久,或当它继续时会发生什么。但容量的快速增长的合理潜力意味着开始解决安全(https://blog.openai.com/concrete-ai-safety-problems/)和 AI 的恶意使用成为重要的问题,我们必须抢在该趋势之前率先行动,而不是延迟地反应。

附录:方法

OpenAI 使用了两种方法来生成这些数据点。当我们有足够的信息时,可以直接计算各种架构在每个训练样本所花费的 FLOPs 数(加和乘运算数),并乘以训练过程中前向传播与反向传播的总数量。当我们没有足够的信息直接计算 FLOPs 数时,可以查看 GPU 训练时间与 GPU 的使用数量,并假设一个使用效率(通常为 0.33)。对于大多数论文,我们可以直接使用第一种方法,不过仍然有少数模型需要使用第二种方法计算,OpenAI 尽可能使用两种方法计算以作为一致性检查。此外,OpenAI 也会将大多数计算结果送与原作者确定。计算并不是非常精确,但 OpenAI 旨在 2-3 倍的范围内保持准确,以下提供了一些计算示例。

方法 1 示例:计算模型中的操作数

这种方法在作者给出了前向传播中的操作数(operations)时非常容易处理,例如在论文 Going deeper with convolutions 中构建的 ResNet-151:

(add-multiplies per forward pass) * (2 FLOPs/add-multiply) * (3 for forward and backward pass) * (number of examples in dataset) * (number of epochs)
= (11.4 * 10^9) * 2 * 3 * (1.2 * 10^6 images) * 128
= 10,000 PF = 0.117 pfs-days

已知模型架构的操作数可以通过一些深度学习框架程式地计算出来,或者我们也可以简单地手动计算操作数。如果论文给出了足够的信息以计算操作数,那么方法 1 会非常精确. 但有些时候论文并没有包含所有的必要信息,且作者也不能公开地展示详细细节,这样的计算就会比较麻烦。

方法 2 示例:GPU 时间

如果我们不能直接计算操作数,那么就要查看模型需要多少 GPU 训练多长时间,然后再根据对 GPU 利用率的合理假设估计执行的操作数量。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能只计算 FLOPs 的理论峰值,相反需要使用理论 FLOPs 数的假定分数来尝试预测实际的 FLOPs 数。根据 OpenAI 的实验经验,除非有更加具体的信息,他们一般假设 GPU 的利用率为 33%、CPU 的利用率为 17%。

例如在 AlexNet 论文中,原文表示「我们的网络在两块 GTX 580 3GB 显存的 GPU 上需要花 5 到 6 天进行训练。」根据 OpenAI 的假设,那么它的总计算数可计算为:

Number of GPUs * (peta-flops/GTX580) * days trained * estimated utilization
= 2 * (1.58 * 10 ^ -3 PF) * 5.5 * 0.33
= 500 PF = 0.0058 pfs-days 

这个方法只是一种近似计算,并且很容易超出实际的上下两倍。因此,OpenAI 的目标是仅估计模型操作数的数量级。在实践中,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且结果也比较相似,例如直接计算 AlexNet 的操作数将得出 0.0054 pfs-days,而通过 GPU 执行时间估计可得出 0.0058 pfs-days。

1.2M images * 90 epochs * 0.75 GFLOPS * (2 add-multiply) * (3 backward pass) 
= 470 PF = 0.0054 pfs-days

选定的附加计算

dropout

Method 2:

1 GPU * 4 days * 1.54 TFLOPS/GTX 580 * 0.33 utilization 
= 184 PF = 0.0021 pfs-days

可视化和理解卷积神经网络

Method 2:

1 GPU * 12 days * 1.54 TFLOPS/GTX 580 * 0.33 utilization 
= 532 PF = 0.0062 pfs-days

DQN

Method 1:

Network is 84x84x3 input, 16, 8x8, stride 4, 32 4x4 stride 2, 256 fully connected
First layer: 20*20*3*16*8*8 = 1.23M add-multiplies
Second layer: 9*9*16*32*4*4 = 0.66M add-multiplies
Third layer: 9*9*32*256 = 0.66M add-mutliplies
Total ~ 2.55M add-multiplies
2.5 MFLOPs * 5M updates * 32 batch size * 2 multiply-add * 3 backward pass
= 2.3 PF = 2.7e-5 pfs-days

Seq2Seq

Method 1:

(348M + 304M) words * 0.380 GF * 2 add-multiply * 3 backprop * 7.5 epoch
= 7,300 PF = 0.085 pfs-days
Method 2:

10 days * 8 GPU’s * 3.5 TFLOPS/ K20 GPU * 0.33 utilization 
= 8,100 PF = 0.093 pfs-days

VGG

Method 1:

1.2 M images * 74 epochs * 16 GFLOPS * 2 add-multiply * 3 backward pass 
= 8524 PF = 0.098 pfs-days
Method 2:

4 Titan Black GPU’s * 15 days * 5.1 TFLOPS/GPU * 0.33 utilization 
= 10,000 PF = 0.12 pfs-days

DeepSpeech2

Method 1:

1 timestep = (1280 hidden units)^2 * (7 RNN layers * 4 matrices for bidirectional + 2 DNN layers) * (2 for doubling parameters from 36M to 72M) = 98 MFLOPs
20 epochs * 12,000 hours * 3600 seconds/hour * 50 samples/sec * 98 MFLOPs * 3 add-multiply * 2 backprop 
= 26,000 PF = 0.30 pfs-days
Method 2:

16 TitanX GPU’s * 5 days * 6 TFLOPS/GPU * 0.50 utilization 
= 21,000 PF = 0.25 pfs-days

Xception

Method 2:

60 K80 GPU’s * 30 days * 8.5 TFLOPS/GPU * 0.33 utilization 
= 4.5e5 PF = 5.0 pfs-days

神经架构搜索

Method 1:

50 epochs * 50,000 images * 10.0 GFLOPSs * 12800 networks * 2 add-multiply * 3 backward pass 
= 1.9e6 PF = 22 pfs-days
Method 2:

800 K40’s * 28 days * 4.2 TFLOPS/GPU * 0.33 utilization 
= 2.8e6 PF = 31 pfs-days
Details given in a [later paper](https://arxiv.org/pdf/1707.07012.pdf).

神经机器翻译

Method 2:

sqrt(10 * 100) factor added because production model used 2-3 orders of magnitude more data, but only 1 epoch rather than 10.
96 K80 GPU’s * 9 days * 8.5 TFLOPS * 0.33 utilization * sqrt(10 * 100)  
= 6.9e6 PF = 79 pfs-days

附录:使用适当计算量得到的近期新结果

产生重要的结果不一定需要大量的计算。很多近期值得注意的结果仅使用了适当的计算量。以下是一些相关的案例,它们能为计算评估给出足够的信息。OpenAI 并没有使用多种方法来评估这些模型的计算,对于上边界他们对可能的丢失信息进行的保守估计,因此它们会有更多的总不确定度。这些结果并不包含在 OpenAI 的定量分析中,但它们仍然是有趣和值得分享的:

  • Attention is all you need: 0.089 pfs-days (6/2017)(https://arxiv.org/abs/1706.03762)

  • Adam Optimizer: less than 0.0007 pfs-days (12/2014)(https://arxiv.org/abs/1412.6980)

  • Learning to Align and Translate: 0.018 pfs-days (09/2014)(https://arxiv.org/abs/1409.0473)

  • GANs: less than 0.006 pfs-days (6/2014)(https://arxiv.org/abs/1406.2661)

  • Word2Vec: less than 0.00045 pfs-days (10/2013)(https://arxiv.org/abs/1310.4546)

  • Variational Auto Encoders: less than 0.0000055 pfs-days (12/2013)(https://arxiv.org/abs/1312.6114)

原文链接:https://blog.openai.com/ai-and-compute/

产业OpenAI计算机
相关数据
深度学习技术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机器学习的分支,是一种试图使用包含复杂结构或由多重非线性变换构成的多个处理层对数据进行高层抽象的算法。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算法,至今已有数种深度学习框架,如卷积神经网络和深度置信网络和递归神经网络等已被应用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音频识别与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并获取了极好的效果。

近似计算技术

近似计算是一种计算技术,它返回可能不准确的结果而不是保证的准确结果,并且可以用于近似结果足以满足其目的的应用。

机器学习技术

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多领域交叉学科,涉及概率论、统计学、逼近论、凸分析、计算复杂性理论等多门学科。机器学习理论主要是设计和分析一些让计算机可以自动“学习”的算法。因为学习算法中涉及了大量的统计学理论,机器学习与推断统计学联系尤为密切,也被称为统计学习理论。算法设计方面,机器学习理论关注可以实现的,行之有效的学习算法。

神经机器翻译技术

2013 年,Nal Kalchbrenner 和 Phil Blunsom 提出了一种用于机器翻译的新型端到端编码器-解码器结构 [4]。该模型可以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将给定的一段源文本编码成一个连续的向量,然后再使用循环神经网络(RNN)作为解码器将该状态向量转换成目标语言。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神经机器翻译(NMT)的诞生;神经机器翻译是一种使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获取自然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的方法。NMT 的非线性映射不同于线性的 SMT 模型,而且是使用了连接编码器和解码器的状态向量来描述语义的等价关系。此外,RNN 应该还能得到无限长句子背后的信息,从而解决所谓的「长距离重新排序(long distance reordering)」问题。

VGG技术

2014年,牛津大学提出了另一种深度卷积网络VGG-Net,它相比于AlexNet有更小的卷积核和更深的层级。AlexNet前面几层用了11×11和5×5的卷积核以在图像上获取更大的感受野,而VGG采用更小的卷积核与更深的网络提升参数效率。VGG-Net 的泛化性能较好,常用于图像特征的抽取目标检测候选框生成等。VGG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参数数量,VGG-19基本上是参数量最多的卷积网络架构。VGG-Net的参数主要出现在后面两个全连接层,每一层都有4096个神经元,可想而至这之间的参数会有多么庞大。

人工智能技术

在学术研究领域,人工智能通常指能够感知周围环境并采取行动以实现最优的可能结果的智能体(intelligent agent)

参数技术

在数学和统计学裡,参数(英语:parameter)是使用通用变量来建立函数和变量之间关系(当这种关系很难用方程来阐述时)的一个数量。

阿尔法围棋技术

阿尔法围棋是于2014年开始由英国伦敦Google DeepMind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是第一个打败人类职业棋手的计算机程序,也是第一个打败围棋世界冠军的计算机程序,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强的棋手。 技术上来说,AlphaGo的算法结合了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和树搜索(tree search)技术,并使用了大量的人类、电脑的对弈来进行训练。AlphaGo使用蒙特卡洛树搜索(MCTS:Monte-Carlo Tree Search),以价值网络(value network)和策略网络(policy network)为指导,其中价值网络用于预测游戏的胜利者,策略网络用于选择下一步行动。价值网络和策略网络都是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实现的,神经网络的输入是经过预处理的围棋面板的描述(description of Go board)。

卷积技术

神经网络技术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的监督式机器学习模型,那时候研究者构想了「感知器(perceptron)」的想法。这一领域的研究者通常被称为「联结主义者(Connectionist)」,因为这种模型模拟了人脑的功能。神经网络模型通常是通过反向传播算法应用梯度下降训练的。目前神经网络有两大主要类型,它们都是前馈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其中 RNN 又包含长短期记忆(LSTM)、门控循环单元(GRU)等等。深度学习是一种主要应用于神经网络帮助其取得更好结果的技术。尽管神经网络主要用于监督学习,但也有一些为无监督学习设计的变体,比如自动编码器和生成对抗网络(GAN)。

卷积神经网络技术

卷积神经网路(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CNN)是一种前馈神经网络,它的人工神经元可以响应一部分覆盖范围内的周围单元,对于大型图像处理有出色表现。卷积神经网路由一个或多个卷积层和顶端的全连通层(对应经典的神经网路)组成,同时也包括关联权重和池化层(pooling layer)。这一结构使得卷积神经网路能够利用输入数据的二维结构。与其他深度学习结构相比,卷积神经网路在图像和语音识别方面能够给出更好的结果。这一模型也可以使用反向传播算法进行训练。相比较其他深度、前馈神经网路,卷积神经网路需要考量的参数更少,使之成为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深度学习结构。 卷积网络是一种专门用于处理具有已知的、网格状拓扑的数据的神经网络。例如时间序列数据,它可以被认为是以一定时间间隔采样的一维网格,又如图像数据,其可以被认为是二维像素网格。

批次规模技术

一个批次中的样本数。例如,SGD 的批次规模为 1,而小批次的规模通常介于 10 到 1000 之间。批次规模在训练和推断期间通常是固定的;不过,TensorFlow 允许使用动态批次规模。

大数据技术技术

大数据,又称为巨量资料,指的是传统数据处理应用软件不足以处理它们的大或复杂的数据集的术语。

Alex网络技术

AlexNet是一个卷积神经网络的名字,最初是与CUDA一起使用GPU支持运行的,AlexNet是2012年ImageNet竞赛冠军获得者Alex Krizhevsky设计的。该网络达错误率大大减小了15.3%,比亚军高出10.8个百分点。AlexNet是由SuperVision组设计的,由Alex Krizhevsky, Geoffrey Hinton和Ilya Sutskever组成。

摩尔定律技术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其内容为:积体电路上可容纳的电晶体数目,约每隔两年便会增加一倍;经常被引用的“18个月”,是由英特尔首席执行官大卫·豪斯所说:预计18个月会将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

序列到序列技术

优化器技术

优化器基类提供了计算梯度loss的方法,并可以将梯度应用于变量。优化器里包含了实现了经典的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和Adagrad。 优化器是提供了一个可以使用各种优化算法的接口,可以让用户直接调用一些经典的优化算法,如梯度下降法等等。优化器(optimizers)类的基类。这个类定义了在训练模型的时候添加一个操作的API。用户基本上不会直接使用这个类,但是你会用到他的子类比如GradientDescentOptimizer, AdagradOptimizer, MomentumOptimizer(tensorflow下的优化器包)等等这些算法。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