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Byte

专注未来出行及智能汽车科技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Science AI

关注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基础学科的交叉研究与融合发展

微信扫一扫获取更多资讯

如何理解KL散度的不对称性

众所周知,多被用于量化分布间的差异的 KL 散度是不对称的。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两个分布的一对 KL 散度之间究竟有什么不同。

为了讨论这个知识点,我们需要掌握(或者暂且当做已知)的先决知识点有:

1 自信息:符合分布 P 的某一事件 x 出现,传达这条信息所需的最少信息长度为自信息,表达为  

2 熵:从分布 P 中随机抽选一个事件,传达这条信息所需的最优平均信息长度为香农熵,表达为 

3 交叉熵:用分布 P 的最佳信息传递方式来传达分布 Q 中随机抽选的一个事件,所需的平均信息长度为交叉熵,表达为 

4 KL 散度:用分布 P 的最佳信息传递方式来传达分布 Q,比用分布 Q 自己的最佳信息传递方式来传达分布 Q,平均多耗费的信息长度为 KL 散度,表达为 D_p(Q) 或 D_KL(Q||P),KL 散度衡量了两个分布之间的差异。

注意,如果表达成 D_p(Q)  形式,要传达的信息所属的分布在括号内;如果表达成 D_KL(Q||P) 形式,要传达的信息所属的分布在前。

新增知识点:D_P(Q)与 D_Q(P) 有什么不一样?

公式 D_P(Q) 里一共涉及了两个分布:

  • 要传达的信息来自哪个分布,答案是 Q

  • 信息传递的方式由哪个分布决定,答案是 P

由 KL 散度的公式可知,分布 Q 里可能性越大的事件,对 D_P(Q) 影响力越大。如果想让D_P(Q) 尽量小,就要优先关注分布 Q 里的常见事件(假设为 x),确保它们在分布 P 里不是特别罕见。

因为一旦事件 x 在分布 P 里罕见,意味着在设计分布 P 的信息传递方式时,没有着重优化传递 x 的成本,传达事件 x 所需的成本,log(1/P(x)) 会特别大。所以,当这一套传递方式被用于传达分布 Q 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传达常见事件需要的成本特别大,整体成本也就特别大。

类似地,想让 D_P(Q) 特别小,就要优先考虑分布 P 里那些常见的事件们了。这时,分布 Q 里的常见事件,就不再是我们的关注重点。

下面让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自《Deep Learning》一书第 3 章。

假设存在一个真实分布 P,由两个高斯分布混合而成,用蓝线表示。

现在,在不知道分布 P 的信息的情况下,我们做出了一个常见的假设:假设数据符合高斯分布。

当我们尝试用一个普通的高斯分布 Q 来近似分布 P,换言之,尝试让 Q 尽量「贴近」P 的时候,可以选择的目标函数有:

选择不同的目标函数,会产生完全不同的 Q。

如果我们选择目标函数 1,结果会像左图一样。在优化过程中,重要的是分布 P 中的*常见事件*,也就是蓝线的两峰,我们要优先确保它们在分布 Q 里不是特别罕见(信息长度不是特别长)。由于分布 P 里有两个峰值区域,分布 Q 无法偏向任何一个峰值,拉锯的结果是,Q 选择了横亘在分布 P 两个峰值中间。

如果我们选择目标函数 2,结果会像右图一样,重要的是分布 P 中的*罕见事件*(信息长度特别长的那些事件),也就是蓝线的谷底,我们优先确保它们在分布 Q 里不是特别常见。左图里那种,分布 Q 横亘在分布 P 两个峰值中间,是我们最不希望发生的、KL 散度格外大的情况。相反,只有一个峰值的分布 Q 最终会选择贴合分布 P 两个峰值区域中的任意一个。

最后,直觉上,因为 D_Q(P)=H_Q(P)-H(P),其中多项式的第二项 H(P) 与分布 Q 完全无关,所以这时候,arg min D_Q(P) 等价于 arg min H_Q(P)。即,优化 KL 散度与优化交叉熵是等价的。但是,反过来的 D_P(Q)=H_P(Q)-H(Q) 就没有这等好事了。

以上,就是,KL 散度如何衡量分布间的差异,以及不对称的 KL 散度在衡量差异的时候会有什么不同了。

欢迎提问,以及拍砖。

入门交叉熵KL散度
5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